永发信息网

①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9:19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3-23 01:4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①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力促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他们努力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不仅员工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而且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为了表现本身是地方公司,麦当劳快餐店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向附近学校一年级新生赠送帽子和文具。向前一学年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在教师节期间,麦当劳派店员代表到附近学校慰问教师,并向他们赠送礼品。在交通高峰时段,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原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的分店,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1994年临近国庆时,该店还举行了庆祝国庆的升旗仪式。  ②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僻静的地方设有被人们称之为“情人角”的区域。在该区域里的餐桌,均为两人桌。除此之外,在北京所有的麦当劳店内,都为儿童顾客隔有被称之为“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北京儿童通常是最忠实的麦当劳迷。让一些店员充当“麦当劳阿姨”或“麦当劳叔叔”的角色,专门接待儿童顾客,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是北京麦当劳的一个重要营销策略。为了使中国文化的意义得以在他们店里得到更多的表达,他们在店堂里努力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如雇佣不同年龄层的人当店员,而让年龄稍长的店员负责接待工作。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北京麦当劳常常成为那些没有和子女家庭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妇与子女家庭团聚共餐的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③其实,麦当劳地方化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想想历史上所有其他外来文化的传入,不都有着相似的过程吗?不论是外来的有形器物或是外来的无形思想,不论是硬件或是软件都有被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就被变成了制作快枪利炮的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殖民扩张的工具。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当汽车传到中国,车窗上被挂上帘子,而现在则又由帘子发展到贴膜。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和开放的政治含义。这和本世纪初,源于西方的中山服被赋予革命的象征有其相似之处。  ④“全球化”是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美国学者汉纳兹用“全球同合”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互动和混合。  ⑤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当今与“全球化”过程同样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文化实践。两种实践是共存的、互动的。其实,许多传统的复兴是对“全球化”的抗争。有些弱势文化或地方文化的激烈复兴运动,正是由于强势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的咄咄逼人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前一种“实践”是后一种“实践”的回应,反之也是如此。在许许多多的后一种“实践”中,与其说是传统的复兴,不如说是传统的再创造。因此这些“传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传统。在外来文化被地方化的同时,地方文化往往也被外来文化所潜化,即非地方化。  ⑥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但是作为不同的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即其广度和深度,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⑦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选文有改动)(1)筛选文中信息归纳,麦当劳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它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怎样从麦当劳文化过渡到对“全球化”问题的探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理解“全盘西化”之说?作者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23 03:15
答案:略解析: (1)麦当劳适应中国文化环境的一些做法:麦当劳员工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而且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北京麦当劳还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顾客的需要;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吸引“那些没有和子女家庭住在、起的老年夫妇与子女家庭团聚”;(2)不论是外来的有形器物或是外来的无形思想,不论是硬件或是软件都有被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传到西方就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作者的议论又由此生发出去。指出:麦当劳地方化过程,也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3)“全球化”的内涵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作者由麦当劳地方化过程,想到社会文化变迁,进而又想到世界上各种文化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这种流动构成的网并非是固定的,也不是对等的。并非所有事物朝着所有方向流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 (4)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例证。“全盘西化”之说,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过程中,“传统”往往表现为地方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特殊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既要关注文化的变迁过程,还要跳出地方视野的局限。不同文化的冲撞是双向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等灯
  • 2021-03-23 04:21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