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探究:某课外小组的学生用蟾蜍、蜻蜓、盗虻、黄蜂做实验:a用线吊一只蜻蜓逗引蟾蜍,蟾蜍吃了蜻蜓.b.用盗虻(身上有和黄蜂身上一样的色斑)代替a中的蜻蜓做实验,盗虻被吃掉.c.用黄蜂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07:40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02-10 04:09
探究:某课外小组的学生用蟾蜍、蜻蜓、盗虻、黄蜂做实验:
a.用线吊一只蜻蜓逗引蟾蜍,蟾蜍吃了蜻蜓.
b.用盗虻(身上有和黄蜂身上一样的色斑)代替a中的蜻蜓做实验,盗虻被吃掉.
c.用黄蜂代替a中的蜻蜓,黄蜂用针刺了蟾蜍一下而逃生.
d.再用盗虻逗引蟾蜍,蟾蜍不吃盗虻,用蜻蜓逗引蟾蜍,蟾蜍吃蜻蜓.
根据实验回答:
(1)该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蜻蜓的作用是:  .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蟾蜍对盗虻身上的色斑形成  .
(4)黄蜂针刺蟾蜍后,再用盗虻逗引蟾蜍,蟾蜍盗虻不吃盗虻.蟾蜍的这种行为是  .从生态学角度看,盗虻身上的色斑属于  .
(5)为使实验结果科学准确,应该怎样做: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2-10 04:17
(答案→) 解析:此题以探究“蟾蜍不吃盗虻的原因”为背景,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设计对照实验.(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蟾蜍不吃盗虻的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是:蟾蜍不吃盗虻的原因是蟾蜍对盗虻身上的色斑形成条件反射. (2)该实验的变量是盗虻身上的色斑.实验中蜻蜓的起对照作用.(3)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步骤a、b、c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实验步骤d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盗虻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吃了,得出的结论是蟾蜍对盗虻身上的色斑形成条件反射.(4)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黄蜂针刺蟾蜍后,再用盗虻逗引蟾蜍,蟾蜍盗虻不吃盗虻.蟾蜍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盗虻身上的色斑就是一种警戒色.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5)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故答案为:(1)蟾蜍不吃盗虻的原因是什么?(2)对照作用;(3)条件反射;(4)学习行为;警戒色;(5)重复实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10 04:28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