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桶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①梁俪(1i):屋的正粱。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u):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