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语言活动《绳子像什么》教学反思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03:13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2-14 00:13
语言活动《绳子像什么》教学反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14 01:08
本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线和绳子的特点与用途。体验用绳子开展游戏的乐趣。在活动时先让幼儿欣赏儿歌《绳子变变变》,然后根据儿歌的内容认识绳子变化的东西,如-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圆等。随后给幼儿讨论绳子还可以变成什么,交流体会。请幼儿用绳子做出不同造型,如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等,粘在纸上进行欣赏。这节课最成功的是幼儿在口,脑,手都得充分的运用,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活动。本次活动完成了活动内容,达到了主题的目标。不足的地方是幼儿有的线和绳概念还有点模糊。这一点以后随着幼儿的知识面不断增长,线和绳是不难区分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2-14 02:31
绳子一物多玩活动反思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教师们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动脑筋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近年来,“一物多玩”被幼儿园教师普遍看作是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来看,这样的游戏是否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呢?让我们先来看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 : 课间活动时,我带孩子们玩皮球游戏。一到操场,孩子们就利用已有经验玩皮球,我鼓励他们玩出多种花样。他们有的进行抛接球练习,有几名幼儿在传球;还有的幼儿在拍球、踢球。其中有的玩法孩子并未实践过,而是根据我的提问临时想出来的,对此我进行了简单的讲评,并表扬了积极动脑的小朋友。 场景二: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间,我组织幼儿玩“胶丝袋子”游戏。首先,我做了一个示范:我钻到了袋子里,学“袋鼠跳”。然后,让孩子们想出各种玩法,看谁创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动之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并没有什么创意。模仿“袋鼠跳”的幼儿很多,只有个别幼儿用袋子玩捉“空气”的游戏、在袋子上玩“翻跟头”游戏等。看到这样我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创造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我请程嘉小朋友才来告诉我们他的玩法……” 场景三 : 在离园活动时我提供了一些绳子,组织幼儿玩翻绳的游戏,并要求孩子玩得和别人不一样。活动中,我让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于是,孩子们纷纷演示起来。其我对一些孩子的玩法点头赞许:“我看到周浩玩得和别人不一样!” 以上三个场景来看,我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但是我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创造行为似乎更多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获得我的夸奖,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游戏需要。 当前,不少幼儿园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这种忽视、干扰甚至破坏幼儿创造性态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树立幼儿具有自我成长的主动性的意识。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痴迷的游戏服务时。教师在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融入到有意识的环境创设、针对孩子的游戏需要所做的动态环境调整以及和幼儿有意义的互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幼儿的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及时增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整理、去除环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碍游戏开展的东西等),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 因这种援助针对幼儿的游戏需要,所以不会破坏、干扰幼儿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态度的形成。 第二,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同时要以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自身的交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协助幼儿更好地打开思路,拓展游戏。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忙于调整环境或者和幼儿交往。当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游戏思路与环境积极互动时,教师以接纳的态度守护孩子的游戏同样很重要。 第三,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不能根据幼儿一时的表现,就断言其创造能力的高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