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美文美段,张爱玲的爱 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23:27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4-12 12:30
爱国的美文美段,张爱玲的爱 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4-12 12:49
《爱》,作者在文末注明作于“一九四四年四月”,发表于同年同月10日出刊的《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上。写作其时,张爱玲年仅23岁。全文320余字,这个极短篇是张爱玲散文中最短的一篇,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极短的散文精品。粗看起来,此作的内容仅仅是对少男少女“初恋”的人生感悟。然而,我们细心地联系张爱玲“这一个”的自己就能发现,《爱》所抒写的是作者初恋时缺乏自信的一种迷惘;是进取还是退却?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作出了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熟悉张爱玲的读者都清楚,1944年2月初,倜傥风流的汉奸文人胡兰成从苏青那里问明了张爱玲的住址去拜访她。她明知是胡兰成却托故不见,胡只得从门缝里递进一张写明自己住址、姓名的纸条。隔了一日,张爱玲却主动去拜访胡,听胡兰成侃侃而谈,她一坐就是5小时,分明为他的才气与风度所吸引。次日,胡又回访张。就这样你来我往,一个“惊艳”,一个“慕才”,一见倾心、两情依依。这是从2月初至4月初约两个月间两人初恋阶段的事态,还未发展到后来热恋同居的阶段。但是,从张爱玲方面说,她一方面感到喜悦与温馨,矜持地又是热烈地迎接、珍惜这份爱。她送给胡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照片的背后亲手写上这样的喃喃情语:“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另一方面,对从小因父母离异就失去父爱、母爱的张爱玲来说,她一直有飘零之感,拥抱着寂寞和孤独。面对胡兰成,感到爱情来得太突然、太不可思议,而且她明明知道胡兰成已有妻室、放荡成性,是个有家不回的男人。因此她多愁善感,在内心时时、处处怀有一种灰暗苍凉的感觉,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表示犹疑彷徨、亦喜亦忧,甚至表示放弃。她写字条给胡兰成,叫他不要再来看她。她又表示不想放弃,写信给胡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从中表示了她对这种尴尬情缘的认可,又无奈地预见着这段爱情的短暂与失落的结局。正如此间她在《谈女人》中所说:“……男子都是‘心存不良’的,谈恋爱固然危险,便结婚也危险,因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从以上的叙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爱》创作的心理机制或称其灵感,就是与胡兰成恋爱两个月之际张爱玲在内心那种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以及关于这种个人困惑情爱形而上的思考。正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一件艺术品,经常是情感的自我表现,即艺术家内心状况的征兆。”
《爱》所叙说的内容十分单纯,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位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与对门的男孩一次偶然的相见。因为彼此是邻居,自然“见过面”,可想他俩会经常见面,“可是从来没去打过招呼”。而这一次姑娘“穿着月白的衫子”,“手扶着桃树”,立在自家后门口,显然她在等候这位年青人的出现。年青人果然也从自家门口出来走近她,轻声对她说:“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他俩相视无语,“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从年青人方面看,他也是特意过来与姑娘见面并打招呼的。可以想见,正是因为两颗年青的心在默默无语中相许已久,才有这一次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一次见面。所以这个夜晚的相见,可以看作是姑娘和年青人之间心照不宣、默许默契的一次“约会”;是两颗年青的心碰撞而生出爱情火花的人生一瞬。两个年青人的初恋“就这样就完了”。然而在张爱玲笔下,这简单、平凡的故事其价值永远没有完、没有结束。作者以女主角一生坎坷飘零的悲惨人生作为对照与衬托,强调这件往事对于她毕生的人生意义。这个姑娘因生在旧社会旧时代,她被亲眷拐卖作人妾,又三番五次被转卖,一生遭遇着被侮辱被欺凌被奴役的命运,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没有地位,更没有她作为女人的精神自由和美满的爱情生活。因......余下全文>>
《爱》所叙说的内容十分单纯,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位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与对门的男孩一次偶然的相见。因为彼此是邻居,自然“见过面”,可想他俩会经常见面,“可是从来没去打过招呼”。而这一次姑娘“穿着月白的衫子”,“手扶着桃树”,立在自家后门口,显然她在等候这位年青人的出现。年青人果然也从自家门口出来走近她,轻声对她说:“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他俩相视无语,“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从年青人方面看,他也是特意过来与姑娘见面并打招呼的。可以想见,正是因为两颗年青的心在默默无语中相许已久,才有这一次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一次见面。所以这个夜晚的相见,可以看作是姑娘和年青人之间心照不宣、默许默契的一次“约会”;是两颗年青的心碰撞而生出爱情火花的人生一瞬。两个年青人的初恋“就这样就完了”。然而在张爱玲笔下,这简单、平凡的故事其价值永远没有完、没有结束。作者以女主角一生坎坷飘零的悲惨人生作为对照与衬托,强调这件往事对于她毕生的人生意义。这个姑娘因生在旧社会旧时代,她被亲眷拐卖作人妾,又三番五次被转卖,一生遭遇着被侮辱被欺凌被奴役的命运,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没有地位,更没有她作为女人的精神自由和美满的爱情生活。因......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