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主义成就了谁?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18:22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3-06 09:05
绩效主义成就了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3-06 09:31
没事的时候喜欢晚上听着收音机睡觉。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才的主持人,梁冬。他有好几个节目,国学堂,东吴相对论,还有几个,都是晚上10点之后的对话类的,不过真的很好啊~不管是论述的角度,还是钻研的深度,都觉得比CCAV那些个科普节目好的多的多的多!
记得很深,绩效主义-->成就事业,毁了生活。
事业,尤其是成功的事业,是用绩效来考核的,对于工作的成就,恐怕没有什么原则比绩效主义来的够标准。所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用绩效衡量一切,甚至所有事情都用绩效去衡量做与不做。做事情的原则是结果,是成就,而不是享受这一过程的快乐。。。
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工作之后心里那种矛盾的根源所在了。。我们一直工作,一直努力,一直追逐,但是很多人都迷茫的不知道到底在追逐什么。。或者到达曾经追逐的高度之后茫然了,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也许这也是文人不适合经商的原因之一。文人跌倒了,还可以欣赏脚边的小花小草,然后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而不是着急爬起来去工作。。。
那我还不算文人呢。。。为嘛也还这么矛盾?一边为了到一年不到93%utilization而努力加班,一边却时不时做着vacation的梦。。到底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去工作?或许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工作?随心情吧,往大了说是为了服务社会,往小了说是挣钱糊口。但生活是贯穿生命的,记得某人的人生计划是只给自己10年的时间去工作,拼搏,剩下的时间都安排了给自己。当时我真的很震撼,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去计划,并不是像国家安排那样,工作30年,60岁退休,然后拿养老金。。。。不过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的好才能真正的糊口。。。
以上一段写的有点混乱了,也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没有,或许天秤座的我还是在矛盾着呢。。
不过知道绩效主义的影响力之后,只想说一句,让绩效那些条条框框远离生活吧,我们需要那在阳光下的微笑。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才的主持人,梁冬。他有好几个节目,国学堂,东吴相对论,还有几个,都是晚上10点之后的对话类的,不过真的很好啊~不管是论述的角度,还是钻研的深度,都觉得比CCAV那些个科普节目好的多的多的多!
记得很深,绩效主义-->成就事业,毁了生活。
事业,尤其是成功的事业,是用绩效来考核的,对于工作的成就,恐怕没有什么原则比绩效主义来的够标准。所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用绩效衡量一切,甚至所有事情都用绩效去衡量做与不做。做事情的原则是结果,是成就,而不是享受这一过程的快乐。。。
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工作之后心里那种矛盾的根源所在了。。我们一直工作,一直努力,一直追逐,但是很多人都迷茫的不知道到底在追逐什么。。或者到达曾经追逐的高度之后茫然了,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也许这也是文人不适合经商的原因之一。文人跌倒了,还可以欣赏脚边的小花小草,然后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而不是着急爬起来去工作。。。
那我还不算文人呢。。。为嘛也还这么矛盾?一边为了到一年不到93%utilization而努力加班,一边却时不时做着vacation的梦。。到底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去工作?或许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工作?随心情吧,往大了说是为了服务社会,往小了说是挣钱糊口。但生活是贯穿生命的,记得某人的人生计划是只给自己10年的时间去工作,拼搏,剩下的时间都安排了给自己。当时我真的很震撼,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去计划,并不是像国家安排那样,工作30年,60岁退休,然后拿养老金。。。。不过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的好才能真正的糊口。。。
以上一段写的有点混乱了,也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没有,或许天秤座的我还是在矛盾着呢。。
不过知道绩效主义的影响力之后,只想说一句,让绩效那些条条框框远离生活吧,我们需要那在阳光下的微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3-06 11:52
我们国家讲主义啊,你把他也主义了。
能够趋向100%实施的时候,对于贡献的客观正确评价就有了,对于泯灭人才的现象得到杜绝,社会的能动力量就增强了,积极的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就有了。
没有绩效的时候,很难说谁如何如何。
有了绩效,绝对量化指标体系,公正严明,公允如洗,非常清晰的进步平台。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3-06 10:41
绩效主义,是人们对于完全以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的一种称谓。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过分强调绩效考核,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出现“该走的不走,该留的却走”现象,优秀员工大量流失,个人的绩效好而部门的绩效差,考核不公平……这种困境造成的原因不外乎一种认识的误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如何考核打分,而相对忽视了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 3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06 10:19
企业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遇到的“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市面上的培训和文章反映了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企业缺乏对绩效考核的工具的了解和掌握。翻翻各个HR网站上有关绩效考核的文章,就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
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有机会观察不同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也帮助一些企业设计和导入过绩效考核体系,有成功也有失败,个中滋味,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对于咨询人员而言,项目的不成功给自己带来的沮丧是难以名状的;对于企业HR而言,做绩效考核所承受的压力,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对于开篇提出的问题,自己一直在苦苦思考,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困惑。然后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市面上有关绩效考核的林林总总的“答案”并没有回答或者解决HR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你是否能给出困扰HR的问题的答案?我也不能。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因而管理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笔者囿于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肯定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这里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有一点是笔者可以肯定的,就是这里提供的的分析视角,肯定能够让你有一些新的体验。
一、错误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本身
市面上HRM的培训关于绩效考评的内容恐怕是最多的,而且大多围绕一些工具的运用展开,很多HR经理往往都是听了讲座之后心潮澎湃,转而孜孜不倦地寻找自己心目当中的解决方案,当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绝大多数人会得出结论:自己找到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在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想到:错误的是不是不在于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
培训当中人们对完美的绩效考评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却不可能找到它。HR经理受到误导,对绩效考评的认识存在完美主义的误区,而探讨所谓完美的绩效考评是一个谬误,它使我们的目光偏离了企业的现实。
跟很多HR经理经理接触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心目当中的完美考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员工要满意、表格要规范、工具要先进、流程要复杂、要有成就感等等。下面就拿前两个方面稍做分析。
1、员工要满意。
HR经理在做考评的时候往往神经比较“脆弱”,员工一旦有所不满往往让其忐忑不安。HR经理应该知道,员工的不满到底来自哪个方面,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导致员工的不满,还是其他的原因?
虽然奖惩不是考评的目的,但是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往往会触及部分员工的利益,没有人钱袋子瘪了还能开怀大笑,这时有所不满也属正常。
另外,在乎员工满意的潜台词是,先让员工满意,然后他们才能创造效率。这越来越被证明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很多时候员工满意是因为组织提供了创造效率的机会,也就是说,效率跟满意之间的因果关系恰恰是相反的。
关于满意的追求甚至表现在部门间相互评价当中。然而不幸的是,很多部门本来扮演的就是“黑脸关公”的角色,比如财务部门。如果大家都对它满意,恰恰最可能是因为它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时追求满意,正是舍本逐末。
2、表格要规范。
先说个笑话。建国初期,一位师长的父亲从农村来探亲。每次开饭的时候,师长总是抓起电话,吩咐食堂送一些饭菜过来。临走的时候师长问他要带点什么,他指着电话说我要这个。
师长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把电话摘下来让父亲带走了。老先生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伴得意地说,这下好了,我带回个宝贝。这个宝贝只要抓起来对着它说几声,一会工夫就会有人大鱼大肉地送来的!
这笑话是启示不能只学表面文章,现在用来讲给很多企业来听,再合适不过。绩效考评的工具多来自西方,企业在运用过程当中,往往没有掌握要义,只是学到了表面,比如繁琐的表格、员工签名等等,往往搞得员工怨声载道。
绩效考评自西方来,自然带有非常浓厚的西方背景。西方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的过程当中,首先追求的不是有效,而是合法。打个比方,某一天主管提拔了张三而没有晋升李四,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国内的企业发生,李四一般心里痛骂上司一顿,但在西方的企业,李四很有可能向法庭起诉公司,理由是公司搞歧视。为了应付可能的法律诉讼,带有员工签名的、绩效考评表格将成为重要的证据。
我们往往不明就里,人家强调的正确绩效考评观的建立、考评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公司营造的业绩导向的氛围等等促进绩效考评工作的“软件”没有学到多少,反倒把表面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做不成功,又要给人家扣一顶水土不服的大帽子。
HR经理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考评,破除“心魔”。只有当HR经理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做有效的绩效考评”而不是“如何做完美的绩效考评”的时候,才有找到合适答案的可能。德鲁克有句话说的真好:做正确的事。
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在世界经理人社区 里很多文章已经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相信关注“绩效考核”的朋友都已经非常清楚。这里之所以用“绩效考核”这个词,也是顺应大家的习惯,大家明白即可,不必细究。)
如果将第一部分的内容做一个归纳,其核心观点在于:流行的培训和理论使得很多HR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陷入了“完美主义”的误区。然而要纠正这些错误的观念,却涉及到绩效考核及绩效考核之外的很多方面。
二、杀鸡岂需用牛刀
笔者准备接着写七篇文章来一一澄清误区,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导入提出自己的建议。鉴于目前关于绩效考核工具的文章最多,首先,我们来看看绩效考核的工具及其背后的考核层次和目的。
绩效考核的工具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近年来流行的KPI和BSC等工具,与其说是绩效考核工具的发展,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西方管理学界对于绩效考核的关注重点的演变。针对曾经流行并且还在流行的“BSC是最先进的绩效考核工具”的说法,曾经有人大声疾呼,BSC原本是促进公司战略实现、衡量公司整体绩效的工具,而不是绩效考核的工具。
事实也的确如此。笔者曾经在很多英文网站上下载了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文件,仔细看看,目前英文的所谓“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measurement”,基本都是针对组织和针对流程,不是针对个人的。而一般HR心目当中的绩效考核,在英文当中的准确翻译是 “performance appraisal”。
由此可见,绩效考核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目前我们所推崇的很多工具,是针对组织层面进行绩效评估的,而非针对员工层面。西方对于绩效的关注,已经从员工层面,逐渐转移到组织层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