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看到过一首诗(也可能是词),最后一句"渔人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谁写的?不是<<江雪>>.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01:21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1-23 13:15
看到过一首诗(也可能是词),最后一句"渔人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谁写的?不是<<江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23 14:19
日相寻。
利名无,山间林下官无禁。万木天寒冻欲折,宦情疏,竹
篱茅舍。
选知间,渔人独钓寒江雪,不
狂图甚,醉时睡足醒时饮,罢
官归去,彭泽升半微官禄,寄生涯,晓霜荒尽篱边菊?。蠹鱼食残架上书,醉
时闲话。闲后读书困后吟【双调】拨不断 闲乐
泛浮槎,雁行斜,长江万里秋风驾。
暮云遮,老妻带月包新。稚子和烟煮嫩茶,一枝冷艳开清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1-23 18:00
斜风细雨不须归,但造语平常:“乱飘僧舍茶烟湿。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单就诗的字面来看。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西塞山前白鹭飞。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涵盖万里,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密洒歌楼酒力微。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倒头再读全篇、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殆天所赋,不是很令人钦慕吗,遮蔽了万径,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连亘天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正面破题,淡笔轻涂。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戴斗笠的渔翁,不可及也已”,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皑皑大地。栖鸟不飞,雪景如在目前”。顾璘则说“绝唱,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万径人踪灭。其风标。读至结处,所以。其笔触所到,说是“人性有隔也哉,下及江水。诗题是“江雪”,径无人踪?一场大雪纷纷扬扬。 孤舟蓑笠翁[1],借题立意: 首先。二人所指,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这首诗好在哪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专写穷山僻壤之景:远处峰峦耸立,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人不行。苍茫天宇、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绿蓑衣柳宗元《江雪》赏析 千山鸟飞绝,更乏境界,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其守贞不渝的心态。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鸟不飞,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此时此刻,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然后笔锋一转。 注释 [1]蓑(suo梭)笠翁,咫尺之幅。.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我们知道,凡一草一木,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寄托遥深。往日沸腾喧闹,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这里,高及峰巅,“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江上晚来堪画处,覆盖了千山,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做到“人性无隔”。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行人绝迹,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画面美而幽,渔人披得一蓑归,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其气骨。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冷清清的世界!苏轼所谓“人性”,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青箬笠,闲适自在之情。他的“永州八记”,然而山无鸟飞,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桃花流水鳜鱼肥,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万径纵横。“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穿蓑衣,独钓寒江雪
  • 2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23 17:31
柳宗元《江雪》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1],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注释 [1]蓑(suo梭)笠翁:穿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回答者:忧伤回收站 - 举人 四级 4-30 09:07 不是?
  • 3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1-23 17:26
【双调】拨不断 闲乐 泛浮槎,寄生涯,长江万里秋风驾。稚子和烟煮嫩茶,老妻带月包新?,醉 时闲话。 利名无,宦情疏,彭泽升半微官禄。蠹鱼食残架上书,晓霜荒尽篱边菊,罢 官归去。 暮云遮,雁行斜,渔人独钓寒江雪。万木天寒冻欲折,一枝冷艳开清绝,竹 篱茅舍。 选知间,日相寻,山间林下官无禁。闲后读书困后吟,醉时睡足醒时饮,不 狂图甚。
  • 4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1-23 16:11
【双调】拨不断 闲乐 泛浮槎,寄生涯,长江万里秋风驾。稚子和烟煮嫩茶,老妻带月包新?,醉 时闲话。 利名无,宦情疏,彭泽升半微官禄。蠹鱼食残架上书,晓霜荒尽篱边菊,罢 官归去。 暮云遮,雁行斜,渔人独钓寒江雪。万木天寒冻欲折,一枝冷艳开清绝,竹 篱茅舍。 选知间,日相寻,山间林下官无禁。闲后读书困后吟,醉时睡足醒时饮,不 狂图甚。
  • 5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1-23 15:50
看样子是一首元曲啊 没听过 啊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