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隋唐时期佛的样子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4-26 04:4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4-26 05:31
这和北魏昙曜五窟依据帝王相貌来塑佛像一样!
自北魏、隋唐以来,皆有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说法。
特别是北魏,曾在举国崇奉的大同武冈山开凿石窟,以“山川可以终天”的谀辞,模拟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的样子造像,首开“皇帝即如来”说法的先河。
其时,所谓的高僧昙曜对皇帝的尊崇真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唐代武则天登基称皇帝,史称武周。
武则天时期,女性化的佛像层出不穷,弥勒佛像的女性化,无疑是依据武则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的。
这是在强调“皇帝即如来”的观念!
也就是说,武则天不仅以弥勒自居,还要百姓如同信奉弥勒一般的信仰自己……
辽代承继了该宗教思想,把“皇帝即如来”的佛教传教思想造型化。
- 1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26 06:49
- 2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26 06:42
隋代和唐初造像的艺术特征表现一致,在保留了北齐、北周的余韵同时,也有新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过度期特点。造像面相方圆。广额丰颐,躯体敦实,脖颈粗长,比例失准,姿势呆板。其中佛像的造像表现由为突出,菩萨想则显得轻盈一些。特别是常见的观音菩萨造像躯体扁平,腹部挺起,面容恬淡,别有一番韵味,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佛像的头饰普遍饰螺发。菩萨想戴花冠和发髻冠,但冠式普遍低矮,宝缯依然垂搭在双肩上。佛像衣着依然为北朝晚期样式,习惯在衣服上彩绘和贴金。敦煌莫高窟彩塑是大家熟知的典型实例,其实,给佛像彩绘和贴金的做法啊南北朝时已经开始流行,解放后在山东青州、河北曲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等地出土和发现的石造像中都有实例。如青州袈裟以朱砂作底色,上又金汁勾画田字格,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菩萨像衣饰整体变化也不大,上身袒露,下者长裙,项佩圈饰‘胸缀交叉穿壁式璎珞,帔帛自两肩齐垂体侧,基本是北朝晚期样式。但风格开始趋于繁复。尤其突出的是交叉与胸腹间的璎珞,造型粗硕,有些笨重感。佛座的变化较为明显,由原来的单一狮子饰方台座发展出束腰多角式莲花座,造型端庄秀丽,已明显脱离了北朝的古朴凝重风气。另外,造像的衣饰的表现技法也有较大的发展,在继承北朝直平阶梯式技法基础上,发展出表现衣质薄透贴体的阳线刻法,使人物内在的生机通过肌肉的起伏得以流露和表现出来。总体看来,隋代和唐初造像在继承北齐北周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已明显向着追求装饰、变化、动感的趋势发展,为唐代造像风格的成熟做了准备。
开皇四年(584)阿弥陀佛一组五尊铜镀金造像是隋代造像的典型代表。主尊阿弥陀佛跏趺坐仰莲座上,头饰螺发,头后有镂空状桃形头光。身着袒右肩袈裟,衣纹写实,手法较细腻,但布排明显不如唐代匀称、美观:身体上身过长,结构也明显失准。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施与印。主尊左右分别有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二菩萨皆侧身恭立,头戴花冠,身饰璎珞,手挽帔帛,面态慈和,形象生动。此三尊合称“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崇奉的三位主要尊像,体现了当时净土思想流行和信仰的状况。主尊座下还各有一护法神像。二护法头戴花冠,身饰璎珞,双眉上竖,面露凶忿,躯体健壮,挺胸而立,一派威武剽悍之势。五尊佛像下面是一个四足座床。四足直垂及地,前二足前各有一狮相对蹲踞。座床四周有望柱勾栏,正面中央开但不设扉。座床后侧有铭文,共108字,记载开皇四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将军武强县丞董钦敬造弥陀像一躯。这组造像时代风格非常明显,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金铜造像中造型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造像,对于研究隋代佛教、佛教造像艺术,以及当时铸造和镀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这组造像是1974年在陕西西安八里村出土的,县委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
唐初期造像实物以首都博物馆珍藏的贞观九年(635)观音菩萨铜像最突出。此村通高15厘米。头戴高宝冠,冠左右各有一条联珠状宝缯垂下。长脸,现象较模糊。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身侧各有帔帛笔直垂下,衣纹均匀,十分简洁。总体看来还是体现出浓厚的南北朝和隋代的风格。唐代自武则天开始到宪宗时随着国力的强盛和佛教的空前繁荣,佛像艺术发展达到鼎盛,进入了艺术发展的真正成熟期。造像风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身无处不体现出成熟的特征:造像面相丰满而圆润,不象北朝造像丰而不圆,也不象隋代圆中带方,给人以庄严端正的美感。佛像头部普遍饰螺发,波浪式发型流行渐少;菩萨像大多头戴发髻冠,发髻上装饰繁缛,类似唐时妇女头饰,时代特征十分明显。造像躯体皆浑厚而圆润,肌肉结实而富有张力,大多数佛像胸部明显可见两块肌肉凸起,而天王力士像全身肌肉鼓胀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