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柔弱胜刚强是什么意思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5:04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1-25 22:33
柔弱胜刚强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25 23:22
道家的辩证法,事物向对立和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 ,如牙齿强硬,舌头柔软,但总是牙齿丢掉,舌头却还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1-26 01:56
以弱胜强 【拼 音】:yǐ ruò shèng qiáng     【解 释】: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示 例】:赤壁之战;实际上为日后的三国分立揭开了序幕;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并由此带来了一个历史新局面的著名战役.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26 00:51
四两拨千斤 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其中道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主“静以制动”、“静观其变”的思想,莫过于先秦时的法家与西汉时的黄老之学,尤其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其所强调的驭臣之“术”更是主“以静制动”,然这“以静制动”作法似乎已变成一种权谋之术。在此,熊十力先生说得好,其云: 韩非盖尝由用致虚守静之功,以养其神,栖神施静,而不妄费,是谓无为。无为也,则意欲不形于外,而天下莫得窥其藏,是谓无见。无见则天下不得窃窥以制我,而我守静以制动,而识其几,乃以静制动,不患无术矣。可知史上“以静制动”的思想,在东坡以前不独有偶,且曾为政治上,君王驾驭下属的权谋办法,施展于治国上,尚有功不可没的影响力。东坡对“静”亦非常重视,除了上述之外,在其解释《易》<既济卦.六二爻辞>:“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与<象辞>:“七日得,以中道也。”是以苏轼将《易》中的“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与孔子论《诗》中所谓的“思无邪”,二者合为一来看。其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以静制动”。何以柔弱胜刚强?此“以柔克强”与《苏氏易传》中的“思无邪”有何关系?除了上述,可看出“思无邪”于待人接物上主“静”外,在《苏氏易传》中亦强调“阴柔”、“柔弱”之要,此一说偏向老庄的柔弱胜刚强。其《苏氏易传》云:以静制动无不胜 能够消除种种怨气和怒气的,在于培育了宽容之心,在于胸怀的宽广。当然了,面对挑战与打击,以静制动也许是更好的技法。看看周代周宣王公鸡的故事,便可明白与之相关的道理。话说周宣王喜欢公鸡,他的门下有位专门驯鸡的纪浪子。一天,有人从外地送来一只很强壮的斗鸡给国王,周宣王很高兴地将它交给了纪浪子。过了几天,周宣王便问道:“几天前交给你的斗鸡,你将它训练得怎样了?可以上场比斗了吗?” 纪浪子说:“还不可以,因为这只鸡血气方刚,斗志高昂。还不宜上场。” 再过几天,急性的周宣王又问同样的问题。纪浪子回答说:“还不能上场。因为这只鸡看到其它鸡的影子,就会冲动,所以还不能上场”。又过了几天,周宣王还以同样的口吻问纪浪子。“可以了!”纪浪子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说道,“因为我已把它驯养得心无傍物。当它看到其它斗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一动也不动,它的心已不受外物影响,就像木鸡一样,现在可以上场了”! 于是,周宣王向它其竞技者宣战。他推出那只经纪浪子训练过的公鸡去参加战斗。只见它一上场就稳稳站立,毫无摆动,即使其它斗鸡在它身边百般挑逗,它仍然无动于衷。它以包容万物的眼神注视对方;对方被吓得自然后退,没有一只鸡敢向它挑战。 黄金脑智囊群认为,智者总是以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他们绝不会动不动就心浮气躁,以为别人都在与我们作对。例如,当别人对智者的言行或建议提出异议时,他们不会轻易动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聆听,有时则“大智若愚”,以静制动。 如果我们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是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的利器,还有什么理由不肯早一点把眼前琐碎的得失恩怨放开看淡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