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处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9 01:13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8-18 08:56
如何处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8-18 09:32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三年的化学教师,我现在总在思考:如何能让我的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让我的课堂生机勃勃?这里我觉得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所谓预设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使得教学在一定的程序上运行.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在化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韵味.教师要把握必须提前预设的内容.一般地说,教师要在课前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清晰、理性地思考与安排: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无论是知识、能力目标,还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必须在课前预设好,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来体现.当然,目标的预设必须有弹性,以利于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及时调整.②教学内容.一堂课让学生学什么,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选择,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它离学生比较近并富有亲和力.③教学过程与环节.对于课堂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衔接、过渡、延伸、拓展;怎样实现信息流动通畅,反馈及时;怎样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索、研究,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心所欲.④教学方法与手段.凭借怎样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必须提前预设,并且要精心准备. 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和谐统一的.一、弹性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我们碰到这样一条信息题,学生经常要遇到金属钠和水反应的信息提炼出金属钠的性质一题,我于是就亲自给学生实验,归纳出四个现象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②金属钠熔化成一个小球③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④滴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这四个现象和我预设的基本一直,但是结论上就出乎意料了.比如:“根据钠浮在水面上不能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因为钠是在水面上高速运动,是不会沉下去的,这正如现在流行的极限运动——滑水,在动力快艇的拖曳下,潜水者在水面上是不会沉下去的.”“钠熔化成小球不能得出钠的熔点比较低的结论,只能得出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比如铁熔点很高,但铝热反应放出来的热量也能使铁粉变成铁水.”“嘶嘶声不仅仅是产生氢气的缘故,可能是红热的钠遇到水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家里炒菜时热锅遇上冷水一样.”……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即强调生成空间.弹性预设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多种“渠道”,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拓展广阔的空间.二、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啄.生成不是盲目、被动的,不是信马由缰式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深入发掘、积极引导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教师真正的教学艺术,其睿智不是表现在知识“先知于学生”,而是表现在认识“落后于学生”.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精心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游刃有余、邂逅生成、演绎精彩,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与情感活动质量.三、调节预设,动态生成.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四、放弃预设,创造生成.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诚然,实验准备要充分,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意外.但真正出现了意外,还是应该尊重事实,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 案例描述【课堂出现意料之外情况】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课堂中应该演示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学生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再加热,红色溶液又变回了紫色.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够生成碳酸,碳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知识.但是恰恰在这节课上出现了意外情况:在演示中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这种意料之外情况引起了学生们议论.【问题研究】此时我并没有一带而过,也没有急于解释.我故作不解对学生说:“实验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习知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的假设:1.石蕊会不会有问题?2.在制取CO2时用到的盐酸浓度太高,再加上盐酸有挥发性,里面混有氯化氢气体?【设计实验】按照学生的假设,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提供的药品主要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1.取紫色石蕊试液1-2 ml,滴加1-2滴稀盐酸,加热;2.往1-2 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3.往1-2 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二氧化碳气体,滴加2滴稀盐酸,再加热.【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并交流】综合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最后他们很容易得出结论: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对实验的改进】 学生们在评价和交流中,直面刚才实验失败这一事实,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进行一下改进呢?”同学们在一阵讨论中又提出了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案:我们可以采取用吸管直接将呼出的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还可以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后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放弃预设,重新创造了生成,这种新的发现就是课堂资源,也是极其有价值的新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励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更需要生成,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的:“要把教学内容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预设和生成可以做好和谐统一.总之,教学不应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