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问黑洞的质量为什么是无穷大的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5:45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4-04 20:48
我希望是高手自己的回答 而不是照搬网站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04 21:26
在过去几年间,科学家发现宇宙似乎充满着不是一种而是两种看不见的成分——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占了宇宙整个物质构成的绝大部分,根据最新的估计,在宇宙构成中,暗能量占了75%,暗物质占23%,常规物质和能量只占2%,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宇宙处于一个由大量暗物质构成的立体致密的实体空间里,这些暗物质及其伴随的暗能量(它们应该是吸纳和释放物质空间所有运作的各种能量)无所不在,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光也应该靠这些暗物质作为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的。宇宙充塞着一种看不见的流体,这种流体会对常规物质施加压力,并改变宇宙扩张的方式。
最早描述暗能量的理论模型是为了修改广义相对论,引入“宇宙常数”这个量。“宇宙常数”是爱因斯坦建立静态宇宙模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为的是和引力作用平衡,防止这样的宇宙模型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成一个点。但是,在天文学家观察到宇宙在膨胀后,爱因斯坦放弃了这个概念,因为他觉得这个概念已经不必要了。现在一些解释暗能量的理论模型重新引入“宇宙常数”概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暗能量所导致的效应,但是这并不能解释暗物质。
“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密度极大,对周围物质(包括光子)有极强的吸引力,根据爱因斯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到达黑洞表面时也将被吸入,最多恰能绕黑洞表面做圆周运动。它自身发出的光子也不能向外射出,人们无法用光学的方法观察到它,故称为“黑洞”。
黑洞是怎样形成的?真的是由恒星塌缩形成的吗?按照牛顿引力定律,任何物体被一个大质量的黑洞吸引进去的过程中,随着质心距离的缩小,引力是以平方级数增大的,即便黑洞已经将吸入的物体粉碎或不完全粉碎,应该不会再将碎片释放一部分出来。
有现象同时表明,黑洞不仅能吞入外围物体,还能处理后吐出其中该物体的一部分。如果黑洞真的是由大量致密物质构成,它是如何将少量的物体吐出来的,这点很难用天体理论知识去证明,很显然一个致命的黑洞是不会放过已被分解的物体的,而且黑洞不具备对外来物体的选择性。
笔者斗胆提出一种新观点:黑洞是宇宙的漩涡,是宇宙中真正的真空,连暗物质暗能量也不存在,黑洞零质量。
设想一个堵有底塞的装满清水的水池,某一时刻去掉底塞,由于地球引力及自转的作用而会形成漩涡,其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拉动周边轻小物体,将其纳入涡流中,并尽一切力量对其破坏。这样一个模型同样适合大海旋流及暴风眼,包括以暗物质为背景的广袤宇宙,宇宙在经过各种各样的运行模式中,暗物质裹随暗能量一起作难以想象的运动,涵盖高速旋转在内,有可能形成强大有力的暗物质漩涡,从而达到一种自身状态难以克服的平衡,来保证如今的宇宙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的轨迹。
因为漩涡内部开口处连暗物质都没有(因为这里本来具备的暗物质都在作相对母体疾速旋转,从而形成一个凹面),就是说光线运行的载体都没有,自然可以将含光在内的物质吸纳进去而不再放出光线,这样根据人类目前所拥有的科技无法看到这个旋流的真实形状,只能知道它连光线都会不剩的包揽进去,才称之为“黑洞”。
在这个设想下,笔者想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光线应该是沿着漩涡凹面的内侧顺着旋转的方向作曲线运动的,最后成为这个旋流的一部分,将会显现一些光学全反射的状况,所以我们应该可以观察到黑洞周边比更外围较为明亮的光晕。黑洞半径越小,旋转角速度越大,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第二、用更高倍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正在漩流外进行挣扎旋转的天体来说,其速度方向应该与黑洞表面有一定角度,具有向下运动趋势。
第三、旋流体的质量是以整个暗物质为基础的,其实是整个背景旋转的层面上,来探究某一部分特殊运动情况,而这种特殊情况又要随整个暗物质体自身运动状况而定,如果整个暗物质体以波的形式带动宇宙中每一个个体运动,那有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出现内部相互挤压,进而出现旋流体有解体的倾向,此过程中就有可能释放曾经吸纳进来的星体碎片,这样就解释了用引力理论不能解释的黑洞抛出星体说。
第四、随着旋转速度的加快,物体(应该说是质体)的重量逐步失去,所以物体一旦进入高速漩涡,那它原有的质量也将越来越轻,甚至不存在了,进一步说明了黑洞内不存在质量,即零质量。
第五、每一个星体内部的地壳运动,都是由于该星体随暗物质载体颠簸而动荡不已,从而引发一些列板块运动,亿万年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地质。而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星球比如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依然有许多可以质疑的地方,甚至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些许矛盾。
电离层中的离子由于随地球运动,存在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差异,那么在地球上的任何空间中会产生磁场。环球飞行的铯原子钟的试验恰恰说明了这样的现象。铯原子钟在沿相反方向飞行和地面上的铯原子钟的走时比较时,存在着磁场给与铯原子钟不同作用的差异。地面上,不同方向飞行中的铯原子存在的所存在的走时差异绝大部分是由钟表环境中的磁场差异提供。如果排除掉磁场对钟表走时的影响,那么,这个试验将不能证明相对论所预言的时间膨胀效应。
在做相对论实验时,只要在地球的空间中去进行相对论效应的试验,那么,地球的磁场必然对测量效应的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我们对时间的测量,只要我们所测量的对象是物体或者某种个体如光子的运动,那么,就不能排除地球的磁场对物质运动变化的影响。
由于地球外层空间的电离层在随地球运动,电离层中的电荷的运动方向随时在发生变化,那么,在地球上任意空间任意速度运动的物质都会和电离层中的电子存在速度差异,那么,这就必不可免得使物体受到通常所说的地磁的作用。如果要进行相对论效应的试验,那么磁场和物质间的作用对相对论效应试验结果的影响是我们需要取证的一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取证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它所受到的磁场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地球外层空间中的正粒子和物体的运动状态间的不同运动方向和不同运动速度形成的。
另一个方面是取证地磁和物质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磁场和计量时间的关系。
如果上述论证都能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得到补充说明,所有量子数据都会有适当的修正,就可以说明在我们的空间有大量看不见的像无数个立体微小晶格一样的载体存在着,从而验证宇宙空间存在大量暗物质及暗能量,当然暗物质极有可能是某种或某些相互作用极弱的重粒子,以某种特殊状态存在于星系中。
整个宇宙在高速运行中,极有可能与另一个空间进行碰撞,导致能量的膨胀或蒸发,那就需要一个或多个出口进行疏通,那就是黑洞,其功能就是源源不断的将无法累积的能量进行善后处理,让我们这个宇宙依然能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中,所以漩涡的最底端一定是通往另一个异度空间的捷径。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可以由黑洞出去,那也有可能从这里进入,只是我们人类目前无法检测。
可以说黑洞零质量,也可以说质量无限,因为可以认为是另一个空间牵制并强化了它的形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4-04 23:07
体积小!质量超大!密度接近于无穷大
  • 2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04 22:27
根据万有引力的公式F=GMm/r2,质量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于是人们假设有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可以把光线吸引无法逃脱,也就是黑洞。虽然有资料说已经观察到黑洞的存在,但是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它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
  • 3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4-04 22:12
上面几位真会说笑哦! 其实很简单的,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c 就知道了 ,黑洞的能量是宇宙中目前人类能够假想或已知存在的物质中最大的,就连光也无法挣脱它的束缚,它可以俘获任何宇宙物质! 爱因斯坦的观点是能量大的物质就对应大的质量! 只不过黑洞是霍金个人的理论衍生物,至于到底存不存在就难说了!呵呵!
  • 4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4-04 21:34
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密度和引力最强大的两类颇具神秘感的天体。光是中子星就已经够不可思议了,偏偏还要添上黑洞。它是宇宙中的死亡陷井和无底深渊,没有物质能摆脱它的强大引力,包括光线。在它附近,今天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显得不适用了。 我们知道,当恒星走完其漫长的一生后,小质量和中等质量的恒星将成为一颗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导致一次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如何演变将取决于剩下星核的质量。印度天体物理学家昌德拉塞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发现,当留下的星核质量达到太阳的一点四倍时,其引力将大到足以把星核内的原子压缩到使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子的程度。此时这颗星核就成了一颗中子星,其密度相当于把一个半太阳的质量塞进直径约二十四公里的一个核内。 这是一个单个的中子星,其表面温度高达一百二十多万度,直径只有二十八公里。(HST) 以两百倍音速高速运动着的中子星,距地球约两百光年。三十万年后将对地球产生轻微影响。(HST) 在星系中漂浮的单个恒星级黑洞,它引起的引力透镜现象使位于其后方的恒星产生了两个像。(HST) 位于NGC6251中心发出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尘埃盘,其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巨型黑洞。(HST) 椭圆星系NGC7052中心的尘埃盘,其中央可能有一个质量为太阳三亿倍的超级黑洞。(HST) 人马座A(NGC5128)星系中心的尘埃盘,其中有一个巨大的超级黑洞。(HST) 中子星的表面温度约为一百十万度,辐射χ射线、γ射线和和可见光。中子星有极强的磁场,它使中子星沿着磁极方向发射束状无线电波(射电波)。中子星自转非常快,能达到每秒几百转。中子星的磁极与两极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极恰好朝向地球,那么随着自转,中子星发出的射电波束就会象一座旋转的灯塔那样一次次扫过地球,形成射电脉冲。人们又称这样的天体为“脉冲星”。 超新星爆发后,如果星核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两至三倍,那它将继续坍缩,最后成为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穷大的奇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返回”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边界称为“视野”或“事件地平”,区域的半径叫做“史瓦西半径”。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摆脱这个奇点的巨大引力而逃逸,它们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永远不可能返回。 天文学家称这种由于恒星死亡形成的天体为恒星级黑洞。一般认为,宇宙中的大多数黑洞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此外,在许多恒星系的中心也有一个因引力坍缩而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比如在类星体星系的中心。在宇宙诞生初期可能曾经形成过很多微型黑洞(太初黑洞),这些黑洞的体积很小,质量相当于一座大山。 虽然黑洞本身不可见,但可以用至少两种方法检测出它的存在。当一个黑洞吸引尘埃、气体或恒星时,它的强大引力会把这些物质撕碎成原子微粒,原子微粒会从黑洞的边缘沿螺旋线坠向中心,速度会越来越快,直至达到每秒九百多公里。当物体被黑洞吞没时,会因为互相碰撞而使温度上升到几百万度,并发出χ射线和γ射线。在宇宙中,只有黑洞能使物体在密集的轨道上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也只有黑洞才会以这种方式发射χ射线和γ射线。 任何物质或辐射到达黑洞边缘,越过它的视界就永远消失了。在黑洞的奇点附近,现有的任何物理定律都是不适用的。黑洞的奇点和我们现已认识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状态截然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学方法能用来测量黑洞。现在我们说找到了一个黑洞都是通过间接途径推算出来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