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佛乐的起源?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5-02 18:2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5-02 18:46
佛乐是根据佛教的内容,加上音乐,通过演奏或者唱诵的一种形式。
目前我国汉传佛教很多佛乐,比如早晚课,源自隋唐时期,到宋朝有了发展,新的内容加进来。
在经典里面经常用“梵呗”一词。不用佛乐。
比如《法华经》《楞严经》等经典均梵呗一词。
【梵呗】
(仪式)法会之声明也。呗者呗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师。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呗。又曰呗匿。单云呗。翻作止断止息或赞叹,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断外缘,止息内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颂多赞佛德,故云赞叹。行事钞上四曰:“说戒者坐已,维那打静,小者供养,梵呗作之。若准律文呗匿如法。出要律仪云:此郁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此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法华玄赞四曰:“婆陟,此云赞叹。呗匿,讹也。”楞严经六曰:“梵呗咏歌。”梁僧传十三(经师篇论)曰:“然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弦绾,五众既与俗违,故宜以声曲为妙,原夫梵呗之起亦肇自陈思。(中略)其后居士支谦亦传梵呗三契,皆湮没不存。世有共议一章,恐或谦之余则也。唯康僧会所造泥洹梵呗于今尚传,即敬谒一契。文出双卷泥洹,故曰泥洹呗也。”
【梵呗赞诵用的法器】
此类法器是指钟、板、木鱼、椎、磬、铙钹、鼓等物。日常行事、生活作息中集合大众,或于法会、仪式中领众所用。
《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中说:“钟、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大板斋粥二时长击三通,木鱼后三下叠叠击之,谓之长板。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各鸣三下;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中略)
木鱼,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中略)
椎,斋粥一时,僧堂内开钵,念佛唱食遍食,施财白众皆鸣之。(中略)
磬,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殿者鸣之;唱衣时,维那鸣之。(中略)
铙钹,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中略)
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击鼓之法,上堂时三通,小参一通,普说五下,入室二下,皆当缓击。”可见无论是夜眠警觉、用斋、念诵时、上堂时,皆以法鼓为指示讯号。以下简介梵呗之法器。
(1)法鼓:法堂设二鼓,东北角者称法鼓,西北角者称茶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
(2)钟:佛寺作法事时,击之召集僧众;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破昏衢疏冥昧。
(3)木鱼:有两种:一为圆形,刻有鱼鳞,诵经时叩之调音节。一为长形,吊库堂前,晨朝、中午二时粥饭击之以召集僧众过堂,又名梆子。
(4)引磬:亦称小手磬。铜质,形如小碗,隆起的顶端有钮,附有木柄,便于执掌。是一种用于佛事的乐器。
(5)钹:亦称铜钹,圆铜片中间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常以绸条或布条,手持两片拍打发声,用为法会乐器。
(6)云版:亦称大板,用铁铸成云彩的板,击之以报时辰。
。以下简介梵呗之法器。
(1)法鼓:法堂设二鼓,东北角者称法鼓,西北角者称茶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
(2)钟:佛寺作法事时,击之召集僧众;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破昏衢疏冥昧。
(3)木鱼:有两种:一为圆形,刻有鱼鳞,诵经时叩之调音节。一为长形,吊库堂前,晨朝、中午二时粥饭击之以召集僧众过堂,又名梆子。
(4)引磬:亦称小手磬。铜质,形如小碗,隆起的顶端有钮,附有木柄,便于执掌。是一种用于佛事的乐器。
(5)钹:亦称铜钹,圆铜片中间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常以绸条或布条,手持两片拍打发声,用为法会乐器。
(6)云版:亦称大板,用铁铸成云彩的板,击之以报时辰。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5-02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