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第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希望看见者速回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8:15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17 07:48
《老山界》第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希望看见者速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17 08:49
1、描写顺序:
先写冻醒后寒冷的感觉:“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次写所见: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
再写所闻: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2、修辞:
首先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状物写景,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极写雷公岩午夜的寂静,让读者如临其境。四个“像……”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根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表明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是作者运用了反衬手法。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有时“无声”还须“有声”来衬托。这段文字便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先写冻醒后寒冷的感觉:“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次写所见: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
再写所闻: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2、修辞:
首先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状物写景,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极写雷公岩午夜的寂静,让读者如临其境。四个“像……”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根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表明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是作者运用了反衬手法。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有时“无声”还须“有声”来衬托。这段文字便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2-17 09:44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0.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点拨:这是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把握写作顺序有助于背诵,更有助于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所写内容、所用修辞以及“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等。
赏析: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红军战士夜宿半山腰时的所闻,此处何以将寒冷中的雷公岩夜景描写得如此静谧迷人呢?
首先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状物写景,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极写雷公岩午夜的寂静,让读者如临其境。四个“像……”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根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表明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是作者运用了反衬手法。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有时“无声”还须“有声”来衬托。这段文字便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 2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7 09:28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0.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