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客观评价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5:34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25 06:55
如何客观评价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2-25 08:00
教育的运行自有其自己的规律,忽视规律必将走入歧途。当今的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违背了教育规律,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目标狭隘化】:当今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淡化了素质与能力培养,形成了片面的教育的目标。 (二)【违背教育规律】: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思想是应试,而不是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 (四)【阻碍个性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七)【加重教师负担: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 有些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同教师奖金挂钩,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 (八)【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相反成了教学的目的,促使作弊泛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可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势在必行。实际上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规律,只要按规律办事,很多问题就能解决,而且也并不复杂,有哪些规律呢?我们先从建立孩子学习自信心谈起-----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胡萝卜、大棒还是…… 有人曾用胡萝卜、大棒、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在兔子后面举着大棒,兔子会跑的飞快,但兔子的跑是被动的,心中总会有抵触和怨言。这是一种糟糕的学习境界。 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一个境界。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 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 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该怎么做,你我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和大棒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 英国快速学习的先驱科林?罗斯说:“对整个一生来说都是这样: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习者,那么你有可能变成一个糟糕的学习者。”这句话揭示出:造成学习不好的原因是——人在观念上认为自己学不好,学不会导致的!也就是说,人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丧失了自信心引起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呢!? 美国一些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从很小年纪起,每获得一个积极性的鼓励同时,至少会收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比如“不要做这个!”或“你没有做好!”等等。正是这些负面的评价,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信心!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研究还表明:对每个孩子来说,生长在一个良好、充实的环境中是很重要的! 加里福尼亚伯克莱科学家多年来用白鼠做实验——并以鼠脑发育情况与人脑做比较。 玛丽安?黛尔蒙德教授说,“我们发现,白鼠从出生起,其主要的脑表层已有了全部神经细胞,相互连接的树突开始生长,第一个月生长得较多较快,然后开始下降。 “如果把白鼠放在良好、充实的环境里,我们能使树突保持增长的势头,相反,如果把它们放在单调贫乏的环境里,树突的生长会快速下降。 “在布置较好笼子里,白鼠生活在一起并可以接触到玩具,有梯子、轮子和其他玩物,它们可以攀爬,可以探究、摆弄那些玩具。然后,把这些白鼠与那些放在贫乏环境里的白鼠做比较(贫乏环境里没有玩具,没有白鼠与玩具的相互作用),结果很简单:玩具丰富的环境里,白鼠脑细胞的大小及树突的数目大幅度增加,而在没有玩具的贫乏环境里,情形正好相反。” 试验者还对白鼠做了一个“智力测验”:它们被放进迷宫,寻找在迷宫某一角落里的食物,结果从良好环境里出来的白鼠可以很容易找到食物,而另一组则不能。 很明显,科学家不能把人脑取出测试早期刺激对它的影响,但他们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葡萄糖来检测。 黛尔蒙德说:“这些检测表明生命最初两年对葡萄糖的吸收是非常快速的——只要孩子营养丰富、接受到充分的刺激,直到5岁速度依旧很快,5岁至10岁间变得很慢。到了大约10岁左右,脑细胞生长达到顶峰——尽管有好消息说:人脑树突的生长是终生的,只要它不断接受刺激。很明显,人脑细胞和白鼠脑细胞一样,要经常接受刺激——它的生长来源于刺激。” 纵观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喜欢他乖巧,不好动;对这种孩子,我们大加表扬,鼓励;而对那些运动型的孩子却进行种种干涉,进行批评,压制。结果,严重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探索活动总是处于一种痛苦之中。没有探索,他们的大脑就少了刺激。这不仅影响到他们智力的发育,而且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榆木疙瘩!”;“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父母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时间一长更会形成“抗药性”。 孩子如果对你的讽刺、挖苦提出抗议,“你说我笨,我怎么笨了,我不笨!”这还是好孩子,他们还有自尊心。如果你整天讽刺,孩子没反应了,那就坏了。你说我笨驴,我就是笨驴,你说我蠢猪,我就蠢猪,二皮脸,那不更难教育了吗? 如果父母的讽刺、挖苦被孩子接受了,他心想:“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那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有苦往肚子里咽,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不要用讽刺、挖苦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病。 所以,孩子们从小好动,去玩儿,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是需要我们大人去积极鼓励,引导的!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怎么做,而不能总给他们强加负面的影响。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习者,那么他就有可能真的变成一个糟糕的学习者。 这就是学生丧失涪甫帝晃郜浩佃彤顶廓学习积极性的根源:从小受到负面的打击,批评!而不是鼓励和表扬! 由此可见,对待孩子要多用胡萝卜鼓励,而不是用大棒讽刺和挖苦,而至高境界是不用胡萝卜和大棒,让孩子有充分的动力自主学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