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美协 肖剑
构图在我国传统绘画术语中称“章法”或“布局”。顾名思义构图犹如作文章的组织结构。在绘画创作实践中,在确定主题内容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构图,然后才能考虑如何用笔、用墨和设色问题。当然,章法布局的构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现实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反复推敲,才能确定。
历代画家对于构图布局都十分重视,唐代张彦远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关系很大,要能够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的实景为依据,经过匠心经营,改造加工而成的。山水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思想感情相融化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石涛说:“人能受天之任而任,非山之任人也。”这说明画家是根据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与领悟而进行创作的。山水画的构图方法,既来自自然山水的客观规律,又来自画家思想感情表现的要求,符合形式美的一般规律。石涛的画,纵横挥洒,大开小合,虚实相生,画外有画,一山一水,一亭一树皆成妙谛,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神化之境。
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要求“目所稠缪,身所盘恒。”俯仰自得,游心大玄。看山水时,要由近及远,由远转近,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地看,这就是所谓的稠缪。盘恒是流连忘返,欲进不前之意。在观察自然山水时,要具体分析,仔细研究。该注意的地方,即使是远处,也能看得比较清楚,不重要的景物,即使是近处,也可以视而不见。只有外师造化,才能得中心源,作画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对象中去,托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我之为山水,山水之为我”的境界。
分析历代优秀的山水画的构图布局,有的山重水复,密而不窒;有的一山一树,疏而不简;还有的取全景,使画面览之不尽,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龚贤的《千岩万壑图》、沈周的《庐山高图》、荆浩的《匡庐图》、郭熙的《寒林图》、《甲春图》等;还有作局部特写的,明豁爽朗,如南宋马远的一角山水《梅石溪凫图》,既是真实山水的千态万状的写照,又是意想中的艺术形象。从构图的方法来看具体可分:
一、主次、层次一幅画的主要部分,或者是比较主要的部分,先立主宾之位。元·汤垕在《画鉴》中曰:“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则山水为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皆为宾。”这是指具体景物形体的分量。主要部分不一定是重要部分,如近部以数树为主,上部中间小的部分峰泉突兀为次,或者是近部位置不拘,其他小部分以隐约的山峰配合。主要部分也有繁密的重山复山,开始可以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使画面主中有次。尤其高的长条幅,各部位相差不大,不一定有明显的主要部分,形式是多样的。层次分明,才有空灵的感觉。没有层次就不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层次在山水画中颇为重要。要使画面有层次,首先要求笔墨能脱纸,如果笔墨不能脱纸,再有层次也不会空灵。李鲜说:“山水以气味为赏鉴,气空灵用笔虽也疏,着手粘滞,虽简亦实。”另一方面如笪重光所说的:“林峦交割,以清为主。”前后交待要清楚。各部分顶部都要有不同的浓重,山水、房屋,下部稍淡,淡则似有云烟。各部分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相互配合,相通一气,浓淡层次的变化就丰富了,但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会吊滞均板。不同的对象要按近大远小,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原则来描绘,还须以粗细、刚柔、轻重、疾徐的用笔加以配合。同样,画树亦宜近详远略,如近处的是小树,虽近而不大,远处是大楼,远却大,这就要用近浓远淡的笔墨层次来表达景物,使画面的层次比较丰富。
二、墨白、虚实虚实感是由自然山水的客观景物所决定的。它在山水画的构图布局上十分重要。我们观察山水景物时,眼睛与对象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就是要用虚的方法来处理。唐·王维在《山水论》中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引人注意的地方为实,不注意的地方为虚,同样要加以处理,适应人们视觉的联想要求。山水画讲究意境,这意境主要是要有空旷感的空白较多来营造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虚实黑白的运用。古人云,虚难实易,计白当黑。要在空白处下功夫。使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变化多样,如上部山峰、下部林木、山与树之间虚,这虚即为云气,也是远近和两旁距离的处理方法。云气虽然虚,但在感觉上是实的,往往留着空白、不着墨色,或只略施淡彩。使实中产生虚的感觉,画面还须有较大的虚实,在繁枝密叶之间,山石密皱中,结构繁复的建筑物中,都要应用虚实的方法。
三、疏密繁简画中有密处,也有疏处,按不同的对象,主要部分详密,其他部分疏简。如房屋的瓦楞密,墙面的门窗疏……,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部位疏密也有不同,密和疏到什么程度,要看其整体布局的需要。树竹的枝多部分要密,四旁枝处疏,丛树密,单树疏,这是客观情理。山石的皴法,一种自具纹理的疏密;另一种是艺术加工的疏密。全幅布局可以繁密或疏简,但必须使画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疏密与繁简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繁不一定密,简不一定疏。上部密下部疏,但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这就是布局中称之为繁简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可山峦重迭,简的画中疏树横坡,如王蒙与倪云林的画,一密一疏,各异其趣。
四、脉络、气势山水画中各部分连贯自然,尤其是山,要有来龙去脉,脉络连贯气势自然。宋·郭熙在《林泉高致染》中说:“山以水为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鱼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鱼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可见山水脉络与构图的关系。气势是山水画精神的体现,使画面具有生气勃勃之气。否则不能传神,山的脉络如何,平时要多看真山,远近左右,来往转折,观察分析,只有看得多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明确,明确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闭目如在眼前”。构图布局同写文章一样,段落结构、组织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眼前的景物,只能是一个局部,而一幅画是一个整体,是集中、提炼、概括而来的,是将自然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有条理,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有谓纵观全局,细心安排。
五、平奇、斜正树木峰崖石,有的平整,有的奇险,奇险处不可多,故画论中有奇在笔里之说。所谓奇者,当于笔墨中求之,董源、巨然多采用披麻皴较为平夷,但用笔棉里藏针,笔墨浑雄,气味醇厚,平坡洲诸、远树点簇以成之。马远,夏珪山水画多作奇险之景,但奇险之景或奇峰怪石,并不一定入画。一幅画中,有取斜势者,有取正向者,山林峰石,远水、路径、房屋,有正有斜。山脚本平,而平则易板,有用远遮之以取斜势者。又如风帆,略带斜势,而画中往往作大的斜驶,取其动势,然而种种均按构图之需。
六、均衡、变化景物的高低、大小、虚实、疏密、轻重、主次、上下、左右要均衡妥贴而又有变化,不使对称呆板,令人注意的东西,如房屋、小桥、船只、人及动物等面积虽小份量可重;山石云林水波,面积虽大而份量却轻,如左边一片树林,而右边远山一抹,加小舡即可平衡。再如近处疏林,观阁小桥,面积不大而疏疏落落,上面云山大片相称。如把上面两图中中小的部分加大,份量上就不相称了,看起来也就不平衡了,所以均衡变化也得尊重自然,如称称物,砣与物的关系,物大与纽近,砣小与纽远,自然均衡。
综合上述,构图本无定法,它是一种创作性的活动,在创作艺术实践中,主要是按照主题内容形成“意象”,通过形象的思维,迁想妙得,在“变化、统一”的大前提下,“平中求奇”、“险中求稳”,才能创出富有新意的山水画作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