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听说鲁迅可以拿诺贝耳文学奖的,为什么没拿!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14:28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4-15 04:2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15 05:02
早在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研究时,就和鲁迅的北大老同事刘半农商量,想要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通过鲁迅的老朋友台静农写信征询本人的意见,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从当年9月27日鲁迅写给台静农的信来看,他的拒绝不仅仅是谦虚而已。有了这封信在,后人的许多解释显得有点多余,他在信中说: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 半农先生,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对自己的文学成就,他当然有谦虚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对这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的民族弥漫着的虚荣心、虚骄之气,一种最清醒、最彻底的认识,至少从日本仙台弃医从文以来,他内心一直渴望着这个民族能站起来。

另外还有一点不可忽略,鲁迅先生对他自己也不无担心,他怕接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自己又没有条件安下心来从事文学创作,写不出什么好作品,有负于这一荣誉,所以他说: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1927年初到上海的鲁迅深知中国新文学起步仅仅10年,用世界文学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确实还没有产生足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他有自知之明的,不会被诺贝尔奖的光环照晕了头。拒绝诺贝尔奖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明智。他虽然失去了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机会,却无损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4-15 07:14

鲁迅是一个十分有中国古典气质的标准中国人,

他当时一中国还没有人有资格可以拿诺贝尔奖,他自己也不配!

他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无法去比拟的,更没有资格去评论!

  • 2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5 06:32

这个是我看过

当鲁迅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被希望其到出席领奖的时候,他拒绝了

理由是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有资格拿诺贝尔奖,他自己也不配

我们无法评判鲁迅先生态度

只能希望中国的诺贝尔得主早日出现

  • 3楼网友:毛毛
  • 2021-04-15 05:10

当时曾有人表示愿意把鲁迅的《阿Q正传》翻译成英文去参加诺贝尔奖。但鲁迅没有同意。先生认为在当时,刚刚做出一点成绩的中国文学不应该就那么张扬出去,而且先生也认为自己当时好没有得奖的实力,所以就没有同意。纵观那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大文豪高尔基也是候选人之一,所以说先生确是没有必胜的把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