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信都的信都八景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3:22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11-13 04:01
信都的信都八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1-13 05:38
石城是神工天作之城,城四周石山拔地而起,合围而成.陡壁悬崖,犹如斧劈刀削,望而生畏,故有石城天险之称.
石城天险在何处?在贺洲东南部铺门乡中华村,是旧信都县八景之一,今为旅游胜地.公路直达风景区,青山秀丽,景色宜人.南有南门,北有北郭,西有五指山为障,东有金鸡屏障.从北门举步入城,豁然开朗,别具一格.城内如巨盆,平地方圆三百多亩.南北对峙,门上有楼阁,两株古榕似身披绿色铠甲的武士,挺立于北门的两旁.城内北壁石山上,有一巨石在半山探身而出,形似猛蛇.昂头南望,鼓颈胀眼睁视.褐白色相间的蛇鳞清晰可见,蛇唇上有开岔小树一株,及似伸出的信子,仿佛能闻吹风之声,真是形神兼有,栩栩如生.城西门前的池塘边有石青蛙和石龟城东的峭壁上,有一只金鸡伫立,仰望红日,正欲引吭高歌.峭壁脚下有一石潭,潭水如镜.岩上滴水入潭,丁冬作响岩洞中石笋丛生,石潭边有古石井数口.同东石壁相望的西石壁上.有两条奇巧的裂纹组成一个正楷的大人字,大人字的四周有四个小人字,犹如众星拱月,分外醒目,传说人字乃是仙人用手掌所书.北门外西有五指山的食指峰与拇指峰之间有一中猛虎追赶一独奶母猪.游人到此躬身探头俯视,便见一独奶石母猪深居其中,其貌酷似.拇指山顶峰上建有避乱世的石筑房屋.山顶有可容千人之广的小平地,花果丛生,景色明媚.此峰靠近贺江之滨,举目望下是牛鼻,鸡嘴两湾,水势北泻而来,江水全被牛鼻湾吸入,游船至此,顺舟落之,抬头望张望,山高百丈,山势奇陷,削壁千仞,均为绝壁,猿猴亦难攀登.百闻不如一见,游人目睹为佳。 信都狮岭逥澜,是“信都八景”之一,她位于信都镇西南面,距圩镇1公里之遥。南麓,一座中型甘蔗制糖企业——信都糖厂就建在这风景点身边处。
狮岭,自明清以来,许多名人墨客,作了很高评价,还写下许多诗篇。此处常驻重兵,又是游乐之地。远眺,像一头伏地雄狮蹲在一泻而下的贺江,它挡住贺江的狂澜骇浪,有训贺江之势:山上,怪石嶙峋,有天然生成的狮子口又叫石岩。岭上有两座建筑,文昌阁,狮子庙。给狮子身披锦被,十分壮观。其左右两边相距百多米处,有巨石申向贺江水面,形似抓住日夜奔流的贺水之狮子爪:在狮子湾浅水处,还有鬼斧神工造成,形似龟鳖的大石,隐约浮出水面,栩栩如生,留人观赏。隔河对岸是一片开阔的沙洲,俗叫“狮子喷砂”洲边有棵高数丈,几人合抱不过的古榕,形似“狮子抛绣球”这些景色点缀,十分优美。昔日狮子山上,还建有凉亭,供人憩息。亭曰:“狮岭逥澜”,亭北,南面,各有对联,系20世纪30-40年代信都县县长黄赞,罗孝兰所撰。联曰:“山唤狮峰形似天然城外耸;亭临贺水往来人似镜中行。”文人墨客们也题诗曰:“江河日下势奔流,谁挽狂澜独出头:二水奔腾波巨激,一峰回顾气全收。奠安地轴长终古,施转坤维据上游:须识雄狮当首领,万年坐镇踞南州。”
时代车轮,奔腾不息。如今狮山近处,满载“信糖”优质白糖,通过水陆运销各地。看狮山,雄狮与来往车辆相互辉映,景色更迷人,更美观。每逢公休假日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来狮岭游玩。在巨石等处摄影留念;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活跃了信都经济,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 仁义镇共和村黎屋寨周围,石峰林立,修竹茂林.山清水秀.人称之为小桂林.黎屋寨西面大风山峭壁间有天赐石鲶鱼三尾,从下井排向上爬.形象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传说古时山脚下有一户人家,每逢下雨就有很多活生生的鲶鱼从排水沟游入天井,可随意取食.其鱼乃是峭壁间的石鱼感化而成.只可惜雷公作孽,有一天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一声巨雷将中间那尾石鱼的头给劈掉,从此下雨就再无鲶鱼游出.明朝的文人黎兆曾书鱼影江村四字于石壁上,至今隐约可见.
黎屋村的始祖黎昭是明朝正统年间广东的优贡,官驻南宁府邸,68岁告老还乡,改在今黎屋之地址定居.黎屋村前有一口大塘,面积600余平方丈,形如一尾巨大的鲤鱼,四 毕具,口为井,尾如剪,所以称为鲤鱼塘.在鲤鱼塘的东头与水井一口,形状如蟹眼,称之蟹眼井.水井所处的地位比塘高,塘水的水位大大低于水井的水位,即井水水位却偏偏要比塘水高二尺余,亦是奇观.井水清凉,烹茗煮粥,味道甘甜.此井列为广西72名井之一.
黎屋村前立有一石碑,书刻吕学士居乡七约,并加以注释,为治乡善法.明朝时每月初一乡人聚集,看碑学法,自重自爱.一时乡风淳厚,附近乡民无诉讼约几十年.至今古碑犹在,经近600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尚新,对后人不无启迪. 在鲤鱼塘东南端有古樟树和古枫树数株.牧人夏日正午驱牛于林间休息,不用栓树,其牛终日不去.虽咫尺有禾苗庄稼,亦不出村践踏,必须待牧人喝令方才出林,这亦为奇事一桩. 从信都镇溯贺江而上三公里,便是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龙门夜月胜境.在激流滩中有两巨石对峙,中间犹如门户,水势湍急.穿门而过,鱼游至此,能跃蹬者即化为龙,亦称鲤鱼跳龙门.越过龙门便是牛头湾.此湾潭深水碧,型如弯月.晴空之夜,月亮从东山生起,水面倒影,尽是诗情画意,美不胜言,古今为旅游胜地.有古人游览雅兴题诗.
贺州市铺门镇中华村梵安寺内,有一支凤尾草.生机勃勃,体态万千.椐考,灵根生于北宋宣和年间,距今以近千年历史.属贺州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株古老的凤尾草,四丈有余,枝繁叶茂苍,老劲翠.枝干蜿蜒如龙盘地,曲折交错.五条分支,身围约三尺许.卷曲的枝身有一块快褐色的疙瘩,似龙鳞,又似龟甲.伸展的叶尾,高两米多,犹如孔雀开屏 .每年四五月间,枝头发出一百多块嫩叶,每块叶片有凤头,凤眼,凤尾,人称凤仔.可作标本,亦可入药,能治小儿疳积,去湿止泻.
古往今来,游者甚多欣赏到千年凤尾草美丽的英姿,感到三生有兴.古人观后,即兴吟诗曰:千年凤尾世间稀,历雪经霜志不移.最爱三春新蕊发,游人赞赏续新诗. “凤岗文塔”乃旧时信都县八景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塔址位于旧信都县境内的扶隆区域大岭山之巅,于清朝光绪八年重修时,塔址迁至离当地“可止亭”不远的上方。此塔高足三层,远眺无边,塔区内设有雅舍,可供游人留宿赏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旅游胜景。凤岗文塔离临贺古城少说也有一百五十里路,能飘越崇山峻岭,于瞬息间投影到贺街临江之中,你说神也不神?!据说此塔乃是远离信都县的贺街人士首倡修建,你说奇也不奇?!然而更神更奇的是,传说贺街自从有了“凤岗文塔”投影之后,聚得福气灵气,因而文人辈出,刘宗标得翰林编修,李孝先得钦点翰林庶吉士等等,使贺州名嘈一时,兴盛百年。
因此,“凤岗文塔”在当时虽曾多次受损仍能得到多次重修,经历过三起三落。可惜,旧时代社会动荡,它最终还是毁于战火,未能幸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