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关系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22:14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4-05 00:02
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4-05 01:1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4-05 02:01
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去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大事和时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主题,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时,我们可以选择爱心传递为主题开展教学,整节课以给四川的小朋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为主线,将电子邮件的原理、特点、地址格式要求一起融入进来,使整节课水到渠成,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与爱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选择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那么怎样的“任务”才是真实的呢?具体地说,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教学中,对教材经过一些处理和再加工,设置了一些生活化而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名片、请柬,目睹了简单的名片和复杂的名片,比较中学生的欲望高涨,“我们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名片或请柬来吗?”,进而“制作名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堂课要解决的任务。通过为将来的自己制作一张精致而富有个性的名片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理想在名片上得以体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积极性,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也渗透了德育。让任务从生活中来,又用于生活中去,或许他们的语文、数学并不一定学的很好,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他们是平等的,也许因此而使他跨出了自信的第一步。 三、导入、学习过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 物”,进行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信息技术的学习。“生活化”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共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有三种模式,即学生周围环境导入,社会热点导入和生活需求导入。 学生周围环境导入就是以学生生活、学习的真实生活,如:他们所在的学校,学校周围的景物,运动场上玩耍的情景等进行导入。如在教学演示文稿----《学校介绍》的制作时,以介绍学校来进行导入,先让学生口头介绍学校,“你对学校知多少?”,学生相互补充,气氛热烈。然后老师通过“现在就让我们的介绍更加精彩!”引入到运用powerpiont来制作介绍学校的多媒体。 社会热点导入就是以近期社会所流行的最热门的话题进行导入。2008奥运会是当前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奥运福娃更是深入人心。在画图单元的教学时,我上了一堂《奥运邮票设计》的综合练习课,把奥运吉祥物“福娃”、奥运会标等图片作为邮面图案,在课上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利用了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方法及一些工具的设计了邮票齿孔,既达到了对技能的有效复习与巩固,加深了对奥运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合理运用的能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