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杂,既往不咎,将来不迎".什么意思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0:02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2-08 20:10
"当下不杂,既往不咎,将来不迎".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2-08 21:39
现在的事情不杂乱,理的清楚;过去的事不去追究,能够放下;未来的事不去迎接它,不为还没发生的事而耗心思。
出自:谭伯牛的《战天京》
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
本书体例融正史、史学论文、演义、评书、历史小说为一体,不仅富有故事性,而且言必有据、杜绝“戏说”,开历史论著之先河,堪称一本前所未有的晚清人物评著。
扩展资料:
《战天京》评价:
全书夹杂了大量书信、章奏,但其实并不难读。关键在于作者细致的解析。先生用笔直白有趣,颇多妙语,可以说是“史笔见其真,诗笔见其美,画笔见其巧”。他不是现在所盛行的那种单纯以抖机灵为主的插科打诨,而是实实在在的讲解,是下了很多功夫之后,抽丝剥茧的分析。
从小处讲,当你知道左宗棠是郭嵩焘的亲家,那你就会讶异其做人做事之耿介。当你知道曾国藩是李元度的亲家,你方会体会曾要劾办李丢徽州之罪时的左右为难,当你知道王闿运居然是杨锐、杨度、齐白石的老师,你又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异。
从大处讲,当你细看地图上安庆、祁门、桐城、景德镇以及徽州的位置,山立在哪,水流过哪,你方能体会曾国藩之战略布局,他为什么要坚持扎硬寨、打呆仗,为什么“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安庆一旦攻破,太平天国就大事去矣。
当你仔细研究清末的政治体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曾国藩会困守江西数载而无功,为何筹饷是打仗第一要务。当你认真琢磨南京受困时各方之态势,你才会感觉曾氏兄弟的焦灼,佩服李鸿章的乖觉,明白中央与地方错综复杂间的那一丝信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天京》
出自:谭伯牛的《战天京》
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
本书体例融正史、史学论文、演义、评书、历史小说为一体,不仅富有故事性,而且言必有据、杜绝“戏说”,开历史论著之先河,堪称一本前所未有的晚清人物评著。
扩展资料:
《战天京》评价:
全书夹杂了大量书信、章奏,但其实并不难读。关键在于作者细致的解析。先生用笔直白有趣,颇多妙语,可以说是“史笔见其真,诗笔见其美,画笔见其巧”。他不是现在所盛行的那种单纯以抖机灵为主的插科打诨,而是实实在在的讲解,是下了很多功夫之后,抽丝剥茧的分析。
从小处讲,当你知道左宗棠是郭嵩焘的亲家,那你就会讶异其做人做事之耿介。当你知道曾国藩是李元度的亲家,你方会体会曾要劾办李丢徽州之罪时的左右为难,当你知道王闿运居然是杨锐、杨度、齐白石的老师,你又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异。
从大处讲,当你细看地图上安庆、祁门、桐城、景德镇以及徽州的位置,山立在哪,水流过哪,你方能体会曾国藩之战略布局,他为什么要坚持扎硬寨、打呆仗,为什么“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安庆一旦攻破,太平天国就大事去矣。
当你仔细研究清末的政治体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曾国藩会困守江西数载而无功,为何筹饷是打仗第一要务。当你认真琢磨南京受困时各方之态势,你才会感觉曾氏兄弟的焦灼,佩服李鸿章的乖觉,明白中央与地方错综复杂间的那一丝信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天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2-09 00:35
眼前的事一件又一件,你都理清楚了?过去已经过去,想也是白想,白想不如不想。未来很可能给你带来的了灾祸,为什么要去迎接呢?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2-08 23:46
你说呢...
- 3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08 23:08
意思:眼前的事一件又一件,你都理清楚了?过去已经过去,想也是白想,白想不如不想。未来很可能给你带来的了灾祸,为什么要去迎接呢?
这句话出自曾国藩的《战天京》。《战天京》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
扩展资料:
《战天京》内容简介:
读史是有益的,却未必有味,读小说是有味的,却不一定有益。所以,愿意并能够读完二十四史的人,恐怕千万人中难遇其一,终身在小说世界里徜徉的人,也许更少。
这不是读者的责任。真正有责任感和有才华的作家,永远都不会苛求读者,而只会随时接受读者的检验。因为,阅读上的有益而有味,使读者合情合理的追求,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如此。
作为一名惯于苛求的读者,我刚刚完成对一部作品的检验,同时,也享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朵颐之快。
《战天京》从内容上看,无异于一部晚清军政档案,却很难在体例上定位,它几乎融合了中国文化写作中所有的体例。这是一个大胆而高明的创意,因为,一种文体带给作者的自由程度越高,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就会越强烈。
因此,《战天京》带给我们的,时而是宏大的历史摄像,时而是精密的逻辑分析,时而是谐谑的调侃,时而是苍凉的咏。体例的卓尔不凡,已成夺人的先声,而史料的翔实则使人眼服心服。
很难想象,作者收集、整理并使用这些史料,要花多少心血!最见才情功力的是,所有史料的运用,都是为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件具体的事、每一种具体的观点而设,旁征博引而又剪裁得当,加上作者俏伎而中肯的评译,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资料,便成了色香味俱全的肴点。
《战天京》在语言的风格与质量上,亦有其独具的优势。凝练而优雅的文言语精当而活泼的语体文相糅合,使全书流淌出一种流水行云般的语言韵味,时尚语言与经典语言的有机结合,常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联想。语言到这种境界,与功力相关,亦当与天赋有关。用董桥的话来说。这是一种真正的造诣。
本书的男主角分别是曾、李、左,他们组成了晚清军政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三人行,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此三人的评说,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本书作者对此三人的评述,颇不乏慧心妙笔,远非那些学究或学霸们所能企及。
参考资料:战天京-百度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