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林丽渊】谁能给我摘抄一篇关于学习的美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20:49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1-30 14:39
【林丽渊】谁能给我摘抄一篇关于学习的美文?(不少于3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1-30 15:47
【答案】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林丽渊 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更多>> 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地做了300套试卷。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起,一直到4天后假期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们在家里拼命学习,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领。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了半个书架,还有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上我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参考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上都写着我的心情和日期;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个大本,完形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课本5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图,被我剪贴了满满一大本……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条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在数学遭遇瓶颈时,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才会在高考中顺利过关。我也一次次从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无论月考成绩如何,都只是在为最后的高考做准备,每一次月考都重在发现并解决问题,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就能够更从容些。我觉得稍微的情绪波动很正常,考得不好时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写日志、聊天等)宣泄,但宣泄完了就要更积极地投入到下阶段的复习。语文:分门别类,逐个击破题型  对于很多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很令人头疼的。但是对于语文考试而言,用理科的思维来答题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语文高考一共有23题(包括作文),相当于就有23种答题模式,而对于第五大题(即古文第一篇)可以照搬第一大题(即现代文第一篇),第六大题(即古文第二篇)可以照搬第二大题(即现代文第二篇),其他还有默写、古诗词鉴赏、作文。这样我们发现题型并不是很多,只要分门别类,逐个击破就好。  对于阅读,主要考察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文章中心,说明文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就是论点,记叙文、散文就是感情、道理等等,而这些在文章中一般都有较为清晰的表述,位置一般在开头、结尾以及重要的过渡句等。只要把握住中心,至少就把握了一半的分数,出题老师的问题,尤其是后几题所考核的也必有中心,所以答题时加上对于中心的关联可以称之为一条定律。其他对于手法、表达方式等技巧的问题也都有其答题的模式,相信老师课上也都会有讲解。  对于文言文,阅读理解部分同现代文。而对于解释加点字、翻译等,在复习时要抓住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固定句式等都必须逐个突击解决。另外有些确实不认识的古字也不用钻牛角尖,有些分数出题老师本身就没想给你。  关于作文,我的建议是有自己的风格,辞藻华丽或思维缜密都是好的,不要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去比。材料上坚持练习适合自己的一类材料,以不变应万变,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论什么题目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对于论据,希望大家多积累现代人的材料或社会现象,动辄就搬古人出来说事儿会给人缺乏现实意义之感。  数学:公式人人会背,差距在如何应用  很多老师都说数学要回归课本,我也赞同这种说法,但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一味翻课本是没有用处的,课本上的原题是不可能考的。  我们要着重看的是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等,课本的推导方法应该成为我们解题所应用的思考方式。经过一年的复习以后,公式人人都会背,差距就在如何应用,而应用水平的不同,我认为,是因为对公式本身的理解程度不同。如果我们能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公式本身的本质有所了解,相当于就会用公式创造者的思想方法去思维,就不会出现会用用不出的现象了。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用倒序相加得到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用错项相消得到的,而考试所经常考的就是这些方法的运用。  英语:固定搭配习惯形成,多看多背多积累  英语是积累出来的学科,成绩一般就是英语能力的体现,我只能说,多看多背,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我对大家的建议是,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东西是人们长时间的习惯形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搭配或者语法无法解释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跟老师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得过且过,这也是语言的魅力之处吧。 追问: 谢谢你!不过我们老师说要我们摘抄一篇关于学习的美文,我觉得这个…… 追答: 给个采纳吧亲!差不多吧。。 追问: 勉强吧… 追问: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1-30 16:17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