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C盘的系统刻到另外一个硬盘里,另外一个硬盘可以用,不用装系统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08:08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4-11 04:38
怎么把C盘的系统刻到另外一个硬盘里,另外一个硬盘可以用,不用装系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4-11 05:41
那叫硬盘对拷:有很多方法的:
1. 使用Ghost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将两块硬盘都接上(一块设为从盘),进入DOS下,运行Ghost,有硬盘对拷功能。 网上也有使用说明的。
2. 用数据线,把两台电脑连起来,把系统备份复制到新盘,恢复即可。
不过,上述方法其实很麻烦,你应该各自作一个备份,系统有问题时,恢复就行了。(用Ghost、或者用"还原精灵"个人版,这个操作比用Ghost简单 )你说的两个硬盘对拷系统,前提条件是两台电脑的硬件要基本一致才行,如果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等硬件不一样的话,对拷的系统是不会在新电脑上启动运行的。
把主盘的数据线插在IDE1上,把从盘插到IDE2上,然后从主盘进入DOS系统,然后用GHOST工具,
选择菜单Local→Disk→To Disk,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源硬盘(第一个硬盘),然后选择要复制到的目标硬盘(第二个硬盘)。注意,可以设置目标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Ghost 可以自动对目标硬盘按设定的分区数值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选择 Yes 开始执行
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
1.如果两块硬盘上都有主DOS分区,可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这样,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下无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盘。
2.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
1. 使用Ghost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将两块硬盘都接上(一块设为从盘),进入DOS下,运行Ghost,有硬盘对拷功能。 网上也有使用说明的。
2. 用数据线,把两台电脑连起来,把系统备份复制到新盘,恢复即可。
不过,上述方法其实很麻烦,你应该各自作一个备份,系统有问题时,恢复就行了。(用Ghost、或者用"还原精灵"个人版,这个操作比用Ghost简单 )你说的两个硬盘对拷系统,前提条件是两台电脑的硬件要基本一致才行,如果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等硬件不一样的话,对拷的系统是不会在新电脑上启动运行的。
把主盘的数据线插在IDE1上,把从盘插到IDE2上,然后从主盘进入DOS系统,然后用GHOST工具,
选择菜单Local→Disk→To Disk,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源硬盘(第一个硬盘),然后选择要复制到的目标硬盘(第二个硬盘)。注意,可以设置目标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Ghost 可以自动对目标硬盘按设定的分区数值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选择 Yes 开始执行
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
1.如果两块硬盘上都有主DOS分区,可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这样,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下无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盘。
2.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4-11 08:14
GHOST 好像好多的安装盘现在多有备份,应该说基本都是备份在其他盘,你安装后只要备份的就行了,但是你的问题不是太具体,刚刚我说的那种以后你就不用装系统了,每次只要GHOST还原就行了
- 2楼网友:怙棘
- 2021-04-11 07:09
接成双硬盘,将c盘系统备份成Gho文件,然后用GHOST恢复到新接入的硬盘C分区里。或将GHO文件复制到U盘里,然后在另一台电脑进行恢复。
- 3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11 06:34
常规手段不可
但总有新技术在挑战不可能,仅简介,百度更详:
1、ram系统:创建一个img(ima)虚拟硬盘,往虚拟硬盘里再装系统,启动时可在内存中运行,多为精简系统
(pe系统为更精简系统)
2、wim系统,创建一个wim虚拟硬盘,往虚拟硬盘里再装系统,启动时可在内存/硬盘中运行,多为精简系统(也有完全版,多为映射在硬盘中运行)
3、vhd系统,微软的技术,win7/8/8.1皆支持,很实用,但须学习
vhd系统,创建一个vhd虚拟硬盘,往虚拟硬盘里再装系统,启动时可在vhd硬盘中运行,多为完全版
!!!!!百度更详!!!!
!!!!!!以上所有皆足启动时进入,而非在系统下切换!!!
在系统下切换,目前只有虚拟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