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的怀梆流派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8:20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03-28 01:18
怀梆的怀梆流派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3-28 02:12
当怀梆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后,并且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鼎盛时期,便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唱法和流派;所谓“东路怀梆”和“西路怀梆”,主要是地域的差别,以焦作为中心,流传在焦作以东一带(包括修武、武陟、获嘉、新乡、原阳、辉县、焦作)等地均为东路怀梆;流传在焦作以西一带(包括沁阳、博爱、温县、孟州、济源、垣曲)等地则为西路怀梆。由于演出范围不同所接受外来影响的差异,加之艺人本身条件(主要是嗓音优劣、发声吐字)的各异,因此,他们在艺术上的发展也不尽相同,于是形成了“东路怀梆”和“西路怀梆”,他们各具特色、独立门户,各有观众。
东路怀梆以著名老艺人崔福岭(拐兰孩)(1904—1999)为代表,他以旦角戏出众,包括一些生、净行,其唱腔柔和、起腔平稳,吐字清晰,韵味醇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演唱时腔少字多用字巧妙,善于叙述和抒情,给人以淳朴健朗、清澈委婉之感。在表演上以质朴细腻善于刻画人物见长。演出的主要旦角戏是:《五凤岭》、《樊梨花征西》、《黄金蝉》、《宋孔明坐楼》、《山海关》、《桃花庵》、《凤仪亭》等。
西路怀梆以“盖八县”脱须老生张树柱(麻柱)(1892—1978)为代表。他所带领的剧团经常演出《两狼山》、《七郎八虎闯幽州》、《马三保征东》、《卖苗郎》、《赶秦三》、《对花枪》、《反长安》等。以文武老生著称,非常注重蟒靠架子戏,也包括一些旦角。西路演唱先声夺人、以声促情、声昂情沛、唱腔平直古朴属于硬上弦的唱法,同时富有高亢挺拔的特色。这与他们经常演出的剧目格调很相适宜。在表演上粗犷豪放,仍保持着大架势。尽管东西两路的怀梆各有特色,但他们也经常同台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艺术交流的不断融合,特别是新文艺工作者逐渐加入到怀梆剧种的行列中,吸收两路之长,进一步促进了东西艺人们的互相学习。西、东路之间的区别逐渐在缩小,并趋于规范化。
东路怀梆以著名老艺人崔福岭(拐兰孩)(1904—1999)为代表,他以旦角戏出众,包括一些生、净行,其唱腔柔和、起腔平稳,吐字清晰,韵味醇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演唱时腔少字多用字巧妙,善于叙述和抒情,给人以淳朴健朗、清澈委婉之感。在表演上以质朴细腻善于刻画人物见长。演出的主要旦角戏是:《五凤岭》、《樊梨花征西》、《黄金蝉》、《宋孔明坐楼》、《山海关》、《桃花庵》、《凤仪亭》等。
西路怀梆以“盖八县”脱须老生张树柱(麻柱)(1892—1978)为代表。他所带领的剧团经常演出《两狼山》、《七郎八虎闯幽州》、《马三保征东》、《卖苗郎》、《赶秦三》、《对花枪》、《反长安》等。以文武老生著称,非常注重蟒靠架子戏,也包括一些旦角。西路演唱先声夺人、以声促情、声昂情沛、唱腔平直古朴属于硬上弦的唱法,同时富有高亢挺拔的特色。这与他们经常演出的剧目格调很相适宜。在表演上粗犷豪放,仍保持着大架势。尽管东西两路的怀梆各有特色,但他们也经常同台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艺术交流的不断融合,特别是新文艺工作者逐渐加入到怀梆剧种的行列中,吸收两路之长,进一步促进了东西艺人们的互相学习。西、东路之间的区别逐渐在缩小,并趋于规范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