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三国时期吴国与日本往来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0:04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16 19:10
三国时期吴国与日本往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16 20:10
当时从中国往日本的航线为:曹魏属青州(今山东)渡黄海——至曹魏属带方郡(今朝鲜开城附近)——至釜山——至对马岛——至壹岐岛——至九州福冈松浦。而其中带方郡等地为曹魏地盘,孙权要想通过是不可能的。然而当时有不少倭国人直接渡海到东吴的会稽通商,东吴也有人航海被大风吹至亶洲(吴国对倭国的称呼)的。这就表明不必通过魏国的地盘也可以到达倭国。于是孙权决定组织一支舰队开辟前往倭国的航线。在古代夷洲(今台湾)和亶洲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秦始汉武在听闻这两地后首先想到的是派遣人马去求那虚无飘渺的“不死药”,可孙权的脑袋却没往这处想,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把两地的土人强制迁徙到东吴来增强国力。比起那两位可真够狠的!
吴黄龙年间,孙权决定派遣舰队前往夷洲和亶洲。结果遭到重臣陆逊和全综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但被利益熏昏头脑的孙权并没有听进这忠言。

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组建一支大规模舰队,委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带领甲士万人出海情去寻找夷洲和亶洲。舰队先南行至夷洲,掳掠夷州土人数千,其后东行亶洲,。但是不出陆逊全综所料,因为路途遥远,在航行中又因为水土不服加瘟疫 “士卒疫死者十亡八九”。舰队 在海上颠簸了一年后还是没到达亶洲。最后于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二月,返回东吴,这次航海对孙权来说是“得不偿失”。孙权此时才想到陆逊、全综的上书,开始后悔了。但随后却把卫温和诸葛直这两个倒霉鬼来个“违诏无功,下狱诛杀”。
东吴和日本的交往也并未因此而断绝,近代至1984年在日本先后发掘出370多枚吴地所产铜镜,证明两国间商业贸易的存在。在日本古书《日本书记》和《古事记》中称呼后东晋南朝为“吴国”,称其人民为“吴人”,来自南朝的丝织品、服装、床具都被冠以“吴民”,由此可见东吴和日本在经济上的频繁来往,不然在日本古书上是不会出现这么多“吴”字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3-16 20:26
吴国好像没有,魏国有,斜马台觐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