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应该怎样注意养生?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4-14 02:4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21-04-14 03:10
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4-14 06:14
你好
秋季由于气候转为凉而燥,人体经过夏天的消耗,大量出汗,外加燥邪的因素,所以最易出现咽痛、咳嗽、胸痛、发热等呼吸道疾病。此时易选用营养丰富,而又具有养阴生津滋润的食品为好.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 多喝水,多吃水果。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喉咙特别容易出现干燥咽痛,等呼吸道疾病。应该多吃水果补充水分。最好是顺着大自然节气吃当令水果,如雪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不要因为运输方便、科技发达而选择反季节水果,以免吃错食物影响身体健康。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 多煅炼身体,增强体质. 秋凉话进补 秋风一起,人们自然的就想起要进补了。但是,“进补”也得有度。因为夏季天热,人们吃得不多,休息睡眠也少,体力消耗比较大,所以人的体内往往“很空”,急于大量进补,机体也不易吸收。进补得得当,能使人体质增强,祛病健身,防止机体过早老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反之,如果“进补”不当,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引起许多弊病。 秋季由于气候转为凉而燥,人体经过夏天的消耗,大量出汗,外加燥邪的因素,所以最易出现咽痛、咳嗽、胸痛、发热等呼吸道疾病。此时易选用营养丰富,而又具有养阴生津滋润的食品为好。 秋日药粥润肺燥:当人们出现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时,多食一些和胃健脾,润养肺燥的药粥,就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润燥之效。常食的有:梨头粥、胡萝卜粥、菊花粥、芝麻粥、栗子粥等。用这些食药俱佳的食物和大米一起煮的粥,不仅仅具有润燥的作用,而且对人体其它诸如皮肤粗糙,口唇干裂,散风热,清肝火,明目,头昏眼花等等的疾病症兆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金秋,气燥,中医认为这种燥最易伤人肺,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这种燥气不仅伤损人的津液,而且常能引起人们的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可引起各种疾病,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大便是否通畅要引起重视。“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在这个季节里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宜经常选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鲜梨、白木耳、蜂乳、牛奶、豆浆等。如已出现便秘时可以适当吃些蜂蜜以润肠,也可选用桑叶、菊花、芦根等辛凉生津润燥之物煮水喝。重视多吃纤维素类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物和用油煎炸的食品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冷暖多变,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此外,秋收季节,食物品种丰盛,大家难免食指大动。这些因素使得秋季成了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此时如果不注意防护,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在养护肠胃上多下一些功夫,防患于未然. 注意保暖。肠胃喜暖恶冷,暖散而冷凝,凝则伤胃。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体质好的可以轻衣薄衫为主,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锻炼耐寒能力,但也要尽量避免腹部受凉。 合理饮食。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胃病患者要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多吃水果。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特别容易出现便秘,应该多吃水果补充水分。最好是顺着大自然节气吃当令水果,不要因为运输方便、科技发达而选择反季节水果,以免吃错食物影响身体健康。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等水果.. 多喝乳酸菌奶。经常感到肠胃不舒服,消化不良的人应该多喝乳酸菌奶。乳酸菌可以分解鲜奶中的乳糖而产生大量的乳酸,使人体肠道呈酸性。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腐败菌的生存和繁殖,可抑制腐败菌在人体内的产毒作用。同时乳酸菌奶中所富含的乳酸菌还具有清理肠道,促进消化的作用,有“肠胃清道夫”的美誉。常喝乳酸菌奶更有利于解决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胃溃疡等肠胃四大毛病,从而保护肠胃的健康
- 2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14 04:54
- 3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4-14 04:35
秋天气候干燥,应注意补充水分。早晨起床空腹喝杯温开水,把夜里流失的水分补充好,起到排毒又养颜的效果!
气候变化人情绪不稳定。可多吃水果蔬菜,睡前喝杯牛奶帮助睡眠。平时注意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平时适量煲汤小小补养一下!
- 4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4-14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