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净慈寺的历代名僧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12:00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3-25 03:49
净慈寺的历代名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25 05:04
开山始祖 道潜 蒲津人,宋建隆二年九月十八日示寂
第一代 冲元延寿 余杭人,宋开宝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示寂
第二代 通辨道鸿
第三代 洪寿 与延寿同为德韶弟子
第四代 圆照宗本 无锡人,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示寂,寿八十
第五代 大通善本 颖人,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示寂,寿七十五
第六代 道坚
第七代 永程
第八代 佛智道容 湖州人,原湖州佛智寺住持。
第九代 肯堂彦充 于潜人,曾师事庐山东林寺僧颜,并于天目从义堪学法得度
第十代 佛智端裕 会稽人,后住灵隐,南宋绍兴二十年十月十八日示寂
第十一代 水庵师一 婺州人
第十二代 自得慧晖 会稽人,南宋淳熙十年仲冬二十九日逝
第十三代 楚明宝印 百粤人
第十四代 道端
第十五代 普照象 越州山阴水
第十六代 混源昙密 天台人
第十七代 月堂道昌 湖州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主径山,不久转主净慈,乾道七年一月二十日圆寂,寿八十二
第十八代 元净 于潜人,北宋元祐六年九月一日示寂
第十九代 法真守一 江阴人
第二十代 德辉 嘉泰初住净慈四年,寺毁随火化去
第二十一代 晦翁悟明 福州人
第二十二代 隐之重显 遂宁人,曾住灵隐,雪窦,皇祐四年七月七日寂
第二十三代 木庵安永 闽县人
第二十四代 普照明
第二十五代 退谷义云 宋淳熙十四年住持净慈寺
第二十六代 石桥可宣 蜀嘉州人,迁径山,于二月十三日逝
第二十七代 谷源道举
第二十八代 孤云权
第二十九代 少林妙崧 建宁人,南宋嘉定十四年迁径山于二月二十二日逝
第三十代 中庵皎
第三十一代 倚松如壁 苏州人
第三十二代 潜庵慧光
第三十三代 石田法熏 眉山人,曾住灵隐,南宋淳祐四年三月示寂,寿七十五
第三十四代 笑翁妙堪 慈溪人,由灵隐迁往净慈寺,寿七十二
第三十五代 大用必才
第三十六代 灭翁文礼 临安人,寿八十四
第三十七代 敬叟居简 潼川人,淳祐元年四月三日示寂,寿八十三
第三十八代 大川普济 明州人
第三十九代 无极观
第四十代 偃溪广闻 福建闽候人,后迁径山,景定四年六月十四日示寂,寿七十五
第四十一代 荆叟如珏 婺州人,后迁径山,十二月初十逝
第四十二代 断桥妙伦 天台黄岩人
第四十三代 介石明
第四十四代 简翁敬
第四十五代 淮海原肇 通州人,先后住育王、灵隐、净慈,后迁径山,六月初 十逝
第四十六代 虚堂智愚 四明人,后迁径山,十一月初八逝
第四十七代 石帆衍
第四十八代 东叟仲颖 宋末高僧
第四十九代 香山远
第五十代 石林行巩 宋末高僧
第五十一代 清溪源
第五十二代 无文义传
第五十三代 古田德垕
第五十四代 愚极至慧
第五十五代 方山文宝
第五十六代 本源善达 仙居人
第五十七代 雪庭正传
第五十八代 晦机元熙 豫章人,后迁径山元延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化去,寿八十二
第五十九代 东屿德海
第六十代 千濑善庆 严陵人,元至元四年八月三日化去,寿七十九
第六十一代 灵石芝
第六十二代 石湖渼
第六十三代 日溪泳
第六十四代 樵隐逸
第六十五代 天岩吉
第六十六代 平山处林 仁和人,元至正二十一年五月一日化去,寿八十三
第六十七代 愚庵智及 吴县人,明洪武十五年九月四日化去
第六十八代 悦堂颜明 明州人,后住径山
第六十九代 孤峰明德 昌国人,明洪武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化
第七十代 用童俊
第七十一代 清远怀渭 号竹庵,南昌人,洪武八年十二月逝
第七十二代 逆川智顺 瑞安人
第七十三代 南州藻
第七十四代 孚中怀信 奉化人,明永乐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逝,寿七十八
第七十五代 愚溪智
第七十六代 无旨可授 号休庵,临海人
第七十七代 德隐普仁 兰溪人
第七十八代 同庵夷简
第七十九代 德祥止庵 仁和人,后住径山,明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寂,寿六十三
第八十代 仲邠岐
第八十一代 祖芳道联 别号拙逸叟,鄞县人,明永乐七年七月初三逝
第八十二代 一源纯
第八十三代 无碍心
第八十四代 希古师颐 字简庵,号佛鉴,嘉兴人,洪武五年十月四日逝
第八十五代 节庵礼
第八十六代 鼎庵
第八十七代 觉庵宗妙 钱塘人,明正统八年七月十二日寂
第八十八代 照庵宗静 杭州人,明正统十二年逝
第八十九代 大章如圭 前主中天竺,正统间主净慈寺
第九十代 南宗广衍 明景泰三年主净慈寺,天顺七年正月四日逝
第九十一代 玉冈蒙润 海盐人,元泰定元年十二月六日逝,寿六十八
第九十二代 元宝洪
第九十三代 乾宝真
第九十四代 别宗演 明天顺四年主净慈寺
第九十五代 遗庵壁
第九十六代 云轩津
第九十七代 道初义
第九十八代 晓堂晟
第九十九代 秀峰玉
第一百代 古渊智源 仁和人,明成化十年主该寺。
第一百零一代 大云道庆
第一百零二代 用仁文怀
第一百零三代 世英慧俊 仁和人
第一百零四代 无相德聚
第一百零五代 本清永迪 钱塘人
第一百零六代 大潮清涌 钱塘人,明嘉靖二十七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零七代 了然道富 钱塘人,明嘉靖三十二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零八代 无碍道通 钱塘人,前住下天竺,嘉靖三十八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零九代 我云德隆 仁和人,明正德十一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十代 莲洲圆昆 钱塘人
第一百十一代 竹泉道钦 海宁人
第一百十二代 芜洲圆仑 钱塘人
第一百十三代 心谷圆澄 仁和人
第一百十四代 镜莲如纲 桐乡人
第一百十五代 心源圆清 仁和人,明万历二十三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十六代 文英 嘉兴人,明万历四十三年春逝
第一百十七代 性莲 嘉兴人,文英之弟
第一百十八代 明广 钱塘人
第一百十九代 云谷圆岳 湖州人
第一百二十代 云溪真玺 钱塘人
第一百二十一代 口庵真宗 钱塘人
第一百二十二代 毅庵辨才 海宁人
第一百二十三代 静庵清杰 萧山人
第一百二十四代 云滨真琇 山阴人,明万历四十三年住净慈寺
第一百二十五代 文宇真濬 钱塘人
第一百二十六代 翠峰明庙 钱塘人,万历四十七年入院后住净慈寺
第一百二十七代 西宗静方 钱塘人,明天启元年入院后住净慈寺
第一百二十八代 简庵如贵 仁和人,天启六年入院后住净慈寺
第一百二十九代 见初性恒 仁和人,崇祯元年入院后住净慈寺
第一百三十代 慈庵如仁 归安人,崇祯二年入院
第一百三十一代 切若海澜 钱塘人,崇祯四年入院
第一百三十二代 印涵道尊 钱塘人,崇祯十一年建宏法堂
第一百三十三代 戒香德馨 仁和人,崇祯十三年入院
第一百三十四代 净元照珠 仁和人,清初入院
第一百三十五代 般舟海航 钱塘人,清顺治六年造祖师殿
第一百三十六代 际涯如琏 武康人
第一百三十七代 无生正愿 钱塘人,清康熙三十一年入院
第一百三十八代 惟一然许 仁和人
第一百三十九代 在焉临俨 桐乡人,清康熙五十九年建应真殿
元代高僧原妙、中锋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于净慈,时谓“净慈三峰”。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首推永明延寿、济公活佛和如净禅师。
关于济公
在大雄宝殿西例有济祖殿,殿前有运木古井一口,这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济祖殿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济公(1148-1209年),俗名李修元,原是名将之后,南宋台州(今浙江天台)人,“其母梦吞日光而生”。十八岁时,在杭州灵隐寺从高僧堂远出家,法号道济。他热情、直率,诙谐幽默而富有才学,乐于助人,颇有令名。但民间传说中,济公却是一位不修边幅、不拘形迹的癫僧,连相貌也是似笑非笑,似愁非愁,似啼非啼,一半脸儿笑,一半脸是哭,哭中有笑、笑中有哭的尴尬。他的墓志铭《北石间集·湖隐方圆叟舍利铭》称他“狂而疏,介而洁,著语不加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在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匡庐潜皖,题墨万隽永、寒暑无完衣,与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而明河补续的《高僧传中》中则直言:济癫僧“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裤,形媟露,人讪笑之,自视夷然。”尽管他举止痴狂,被称作“济癫”,但道行高深,志端行笃,嫉恶如仇,敢作敢为,常做大快人心的好事:斗蟋蟀戏弄权奸,疯僧扫秦叽剌误国奸相,抢新娘飞来峰下救众生,至今犹在在民间广为传颂。他虽有饮酒食肉的行为,其实却是带果行因的圣僧。他痛恶巴结权贵,却“与市井觉俘”,救济穷苦人,受到民众爱戴。他“矢口成文,信笔满纸”,很有文才,被任为寺中书记。传说当年妙崧禅师立志重修寺院,就请济公起草募资的榜文。济公并不推辞,索酒一壶,欣然命笔。榜文中“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的佳句轰动了杭州,连皇帝老儿也派人送来三万贯钱布施钱。济公六十岁时坐化园寂,作偈云:“六十年来狼藉,东壁达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传说济公是“罗汉转世,应化人间”、“诸显异不可殚述”。据记载,有一次,济公在净慈寺酒醉,大喊:“无明发”,寺僧莫名其妙,果然不久大火毁寺,济公在灾后题诗曰:“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重修净慈寺(一说为灵隐寺)木料供应不上,派济公外出募化。济公大大冽冽拍了胸脯,却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他在寺中烂醉如泥地睡了三天,冥冥中暗使神通令六甲神相助,源源不断的大木便从寺中香积厨的醒心井中运出。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估算木料的木匠随口说了声“够”,井里的木头就再也拉不上来了。从此,醒心井被称为“运木古井”,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游人到净慈,都要到井口去,借助蜡烛的点点微光,看一看永远守候在井底的神木。
延寿大师
延寿大师(西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国时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吴越王钱穆时,曾为余杭库吏。青年时既信仰佛教,戒杀放生。年二十八任华亭镇将。督纳军需。见集市中鱼虾飞禽等,每生慈悯心而购之放生,后来因擅自动用库钱买动物放生,事发之后,王镇将被判处死罪,押赴市曹处斩之际。面对死刑,王镇将镇静自若,毫无惧色。自言:“吾为活数万生命而死,死又何憾!” 文穆王知道王镇将擅用库银并无私用一文。同时也赞许王镇将的慈心善举。便将其特赦免刑释放。并听其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县境内)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剃度为僧,法名延寿,字智觉。由此而成就了后来在中国佛教史上名扬四方的高僧-延寿大师。是岁大师年方三十,时维西元933年。
综上所述,可以全窥延寿大师于禅于净的功绩。其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禅净双修的行法,在佛教行门中独立一帜,影响著无数的修行者步其后尘,依教修持,因而无论是禅门行者或是净宗学人,都是万分景仰延寿大师。《莲宗宝鉴》云:“师(延寿)志诚殷重,专以念佛示人,同生净土,世称‘宗门之标准,净业之白眉’”。此嘉赞之语,如实地点明了大师在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众所周知,现今佛教丛林中例行的纪念阿弥陀佛的诞辰日,即是以延寿大师的生日为准,直接地将其奉为“阿弥陀佛的化身,这又是一例后世净业学者缅怀敬重延寿大师的佐证。延寿大师集禅教、净土于一身,志心净土,兼修万善众行,治学深严,懿行高尚,值得世人归敬,延寿大师生西后,其嘉行伟绩于教之内外广为传诵,称扬赞叹之语不绝于篇。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在御制《万善同归集》序文中云:“近阅古锥言句,至永明智觉禅师,观其《唯心决》、《心赋》、《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因加封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其倡导之地,在杭之净慈。敕地方有司,访其有无支派,释人承接,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又于《宗镜录》序文赞延寿大师曰:“实为震旦第一导师”。纵观历代净土诸祖,得历代帝王之加封嘉奖者不乏其人,然赞之以美名若此,则为稀有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