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黄河梯子坝在哪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7:06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2-05 09:45
黄河梯子坝在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2-05 10:41
梯子坝:在山东省邹平县境内,原坝长2000米,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当时为齐东县城的护围。因为这条坝直插河心,形如梯子,才有了“梯子坝”的名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坝前头冲垮300多米,使齐东县城塌入河中,后来加固,现坝长1640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2-05 11:49

九曲黄河滚滚而来,横穿滨州,奔流入海。

黄河滨州河道自公元1855年开始行河。为控制河道游荡,自1857年开始先后修建了42处险工。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的演变及两岸大堤的加固,部分险工连接或脱险,数量减少为现在的16处,坝岸713段,工程长度30.737公里(其中有两处险工早已脱险,分别是惠民杨房和薛王邵险工,共66段坝,长度2.412公里)。它们与两岸大堤、控导工程一起,构成了坚固的防洪工程体系。梯子坝险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险工之一。

梯子坝险工位于黄河下游右岸邹平河段中部,为单一的挑水坝,呈“丁”字型。现坝基长1640米,坝身高 27.8米(黄海高程),坝顶宽10至15米, 7段护砌石坝,长372米,系历年加修、续建、改建而成,是目前黄河上最长的险工坝岸,被誉为“黄河险工第一坝”。

梯子坝险工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当时是为保护下游11公里处的齐东县城而建。始建时,坝基长2000米以上,高宽与大堤相似,坝基前端修做一段乱石坝和一段柳坝裹护。此坝直插河心,意在挑溜北移。此后,以上附近河段左岸济阳小街至惠民唐家河道南移,梯子坝险工坝头拦河愈显突出。公元1892年,前端坝头全被冲跨,坝基塌去约400米,河道主溜直冲齐东县城,导致该县城于当年塌入河中,成了河道主槽。左岸的榆林险工脱险,而右岸的刘家圈村一夜之间由河南岸变成了河北岸。所以,多少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修了梯子坝,齐东老城照毁灭”之说。

据《邹平县志》记载:“齐东县城面积约72.47亩,元朝宪字二年(1252年)以齐东镇立齐东县。该县城址濒临黄河主河槽南岸,因屡遭水患,1892年(清光绪18年)黄河大涨水,县城被灌,官属民舍商家淹没殆尽。知县王儒张禀请省属获准迁城,1893年(清光绪19年)由知县康鸿达奉命将齐东县城迁至现在的邹平旧户镇。”1958年,齐东县撤消,大部归邹平县管属,少部归高青县管属。

翌年(公元1893年),在被冲塌的坝基前端重新修建了两段坝(今1、2号坝)裹护,其位置至今未变。1947年黄河归故后,上游河势显著变化,济阳的谷家大堤因靠溜修筑险工,使梯子坝前端顶冲主溜并在此以上形成回溜,冲刷2号坝以上坝基,当年续建了3、4号两段(今3号坝)秸埽防护,1948年又续建了5号(今4号坝)砖坝和6、7、8号(今5号、6号)秸埽。1958年特大洪水,水位高、溜急面宽,1号坝下角后溃,遂加修副1号坝。至此,裹护长度稳定了下来。经逐步改建加固,原来砖坝和秸埽以石坝代替,成为现在的状况。

1949年至今,随着上游小街子险工溜势逐年下延和左岸坍塌,梯子坝吃溜逐渐由强变弱,较大洪水时,一般靠边溜或大边溜。梯子坝的修建,对于防止险工坝以下滩岸坍塌,保护滩内村庄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工程建成的百多年来河势、河道变化很大,采取的相应工程措施也很多,如与之联接的官道控导工程(始建于1967年,工程长度2250米,30段坝,护砌长度2397米)共同发挥控制作用,稳定了以下一定距离的河势和河道。

经过近些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大力建设,梯子坝险工成了一处优美的风景区。冬季雪松翠柏墨绿,春夏秋季花草树木斑斓郁葱,加上几尊不锈钢雕塑和三幢欧式楼房点缀衬映,风景秀丽,景致迷人。2005年,该险工被划入邹平名胜景观游览线,每年接纳游客数万人。2008年,邹平河段标准化堤防建设完成,堤防绿化美化和配套建设及淤背区果林开发大力实施,这里将成为风光无限,极其靓丽的景观线和景观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