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15:30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3-08 04:59
求一篇大学生关于关于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不要在网上容易找到的,最好是不容易搜到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8 06:09
1
关于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
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
小学生负担
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
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
80%
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
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
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
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
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山西省原平市大芳村离县城不过六七十里,
那里没有城市高楼
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
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
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
10
—
20
岁的年轻一代,
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
具体情况如
下:
小学(
10
—
13
岁)
初中(
14
—
16
岁)
高中、职专及其他(
17
—
21
岁)
47
(人)
34
(人)
34
(人)
2
对于小学生,
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
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
比如:
“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
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
等,结果有
90%
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
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
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
80%
左右希望孩子们
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
忙土地”。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
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
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
或者学一样“乐器”时,
他们的回答是:
“到
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
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
50%
的
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
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
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
34
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
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
看。
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
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
有
20%
的同学反映“看不到”,
而
80%
的学生竟说没意思、
不喜欢。
95%
以上的同学
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
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
90%
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
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
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
3
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
18
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
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
34
人
上高校继续就读
14
人
上大学
4
人
上高中
10
人
毕业后打工
14
人
已成家
5
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
1
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
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
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
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
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
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
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
一进屋我就担心,
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
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
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
了文化才会有出路。
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
生最大的幸福。
4
17
—
21
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
34
人中有
6
人上高中,
33%
的人读
大学,
1
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
他们当中只有
2
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
5
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
政府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
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
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政
府应该重视;
考上高校的学生,
政府应该为其贷款,
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
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
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
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
看些好书。
5
无力为困,无计为困,无智为困。困则穷,穷又困„„,这是一个恶性
循环,所以——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
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10
—
20
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
若家长再不加
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
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
“教育交流”创造条件,
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
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
,
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
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
,
只有那仅仅的两周
,
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
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
,
但对我来说却
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想要经营一
个企业不是容易的
,
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
,
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
长。
我感谢我的实践生活
,
它考验了我
,
激励了我
,
使我由贪玩变得好学
,
由
懒惰变得勤快,由茫然变得自信
,
由幼稚变得成熟„„
关于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
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
小学生负担
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
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
80%
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
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
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
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
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山西省原平市大芳村离县城不过六七十里,
那里没有城市高楼
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
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
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
10
—
20
岁的年轻一代,
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
具体情况如
下:
小学(
10
—
13
岁)
初中(
14
—
16
岁)
高中、职专及其他(
17
—
21
岁)
47
(人)
34
(人)
34
(人)
2
对于小学生,
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
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
比如:
“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
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
等,结果有
90%
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
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
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
80%
左右希望孩子们
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
忙土地”。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
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
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
或者学一样“乐器”时,
他们的回答是:
“到
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
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
50%
的
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
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
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
34
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
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
看。
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
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
有
20%
的同学反映“看不到”,
而
80%
的学生竟说没意思、
不喜欢。
95%
以上的同学
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
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
90%
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
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
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
3
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
18
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
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
34
人
上高校继续就读
14
人
上大学
4
人
上高中
10
人
毕业后打工
14
人
已成家
5
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
1
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
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
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
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
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
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
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
一进屋我就担心,
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
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
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
了文化才会有出路。
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
生最大的幸福。
4
17
—
21
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
34
人中有
6
人上高中,
33%
的人读
大学,
1
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
他们当中只有
2
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
5
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
政府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
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
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政
府应该重视;
考上高校的学生,
政府应该为其贷款,
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
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
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
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
看些好书。
5
无力为困,无计为困,无智为困。困则穷,穷又困„„,这是一个恶性
循环,所以——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
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10
—
20
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
若家长再不加
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
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
“教育交流”创造条件,
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
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
,
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
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
,
只有那仅仅的两周
,
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
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
,
但对我来说却
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想要经营一
个企业不是容易的
,
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
,
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
长。
我感谢我的实践生活
,
它考验了我
,
激励了我
,
使我由贪玩变得好学
,
由
懒惰变得勤快,由茫然变得自信
,
由幼稚变得成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08 07:10
环境,思想,条件,政策,家庭…等方面分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