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红楼梦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切入正题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12:07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2-24 22:49
红楼梦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切入正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2-25 00:08
清朝流行文字狱,所有文人写书之前都要思之再三,更何况《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开篇就借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写明本书大旨谈风月,不妄论国事。
再者,其实开篇介绍了宝黛那段三生三世的姻缘,算是个铺垫吧。《红楼梦》涉及到很多迷信色彩,开篇的那段为后来情节的发展都提供了线索。比如,跛足道人和渺目僧人在后面就出现很多次。
而且作者开头写到无材补天的顽石其实也是说自已无法补得了封建社会腐朽的苍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2-25 03:55
开头是在为整个故事打好地基,铺好路,这样故事才能顺利的讲下去啊。所有的铺垫与虚构都是为了支撑起后面的故事。 和楼上一位同志说的一样,文字狱的流行难免让文人在写东西的时候要避开风口,红楼梦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复杂,所以开头一定要理清脉络,也要足够隐晦。即使是这样,石头记的流传也不是很容易的。
  • 2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2-25 02:24
伟大的小说家写小说不像写作文,要“开门见山”。他们有自己的结构安排,像红楼一书,常常伏线千里。且红楼梦开头是十分重要的。 开头五回, 第一回中点题,点明主旨,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说明是要写自己一生中曾遇到的那些女子。 然后通过神话故事,为全书蒙上浪漫而又悲情的色彩。这个神话,那个太虚幻境,在后文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红楼梦长的开头铺垫,有些人固然会觉得冗长,然而真正能够欣赏进去的人开来,就会觉得曲径通幽一般,不落俗套。且更让人有种期待的感觉。 第一回后半回开始进入“红尘”,贾雨村,这个作者 假(借)村语而写的人物,作为一个线索人物,引出故事正文,最后(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可以推测,结局时贾雨村也要出场。这样的安排带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宿命感。 第二回 先写出黛玉家中的变故,自然而然地铺垫了之后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且笔墨虽写黛玉家,却没有正面很多地描写,含蓄而出。就如同贾政观赏大观园之景时所说:如果一进门所有景色都尽收眼底,则无趣,还是一进门这个山挡得好,非胸中有大丘壑之人不能为也(大意)。 再写通过外人写贾家的家族,这样庞大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诗书礼仪之族,作用在于,首先之后主要人物出场时不会觉得陌生,其次如果之后每个人物出场再单独介绍,看着就不自然了,最后,写出了外人眼中的贾府,外人眼中的贾家诸人,这是世俗的眼光,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外人眼中所看宝玉的怪诞,和读者所读到的宝玉的真实性情的比较,才突出了宝玉这个人物反对封建的意义。同时写贾府已是外人看来已经将死的“百足之虫”,奠定下全书的悲剧结局。 第三回下已经算是进入正题了,再写一些别的,都是伏线千里的手法,埋下伏笔。伏笔早早地埋下,到时候读来才有一种前后呼应之感,才不会觉得仓促。 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意义自不待说。非常之重要。 至第六回就可以说通过刘姥姥将故事完全引入正题了,而且引得也很巧妙,贾府一天大小事宜不知多少,从这一件看似小事的事情,慢慢地引入,读来非常有味道。
  • 3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2-25 01:03
挺正题的啊。。。他交待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等人的由来,还隐藏了人物的故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