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忠恕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借鉴意义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02:28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12-02 04:20
孔子的忠恕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借鉴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12-02 05:44
1 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
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 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
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而前一句显得主动、积极。
关于“忠”,则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
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3]:“尽己之
谓忠,推己之谓恕。”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
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以后“忠恕”二字逐渐被连在一起作为一个
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开。上述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作为“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两千多年来
,“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
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忠恕”既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又是“推己及人”的具体化。
“忠恕之道”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忠”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恕之道”是达到“仁”的最高精神境界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亲民”、“明明德”、“至善”,是大学之道 ,又表现为“致中和”的“中庸之道。
当代价值:
1、“忠恕之道”是人类的普遍伦理,是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矛盾的共同道德规范
人类的共同伦理是维系与稳定人类社会生活、不同群体交往关系、调解不同集团矛盾关系的主要道德规范和重要思想原则,是维持人类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伦理基础。
孔子与儒家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包含普遍伦理的品格,它反映了人类理性自觉,反映了普遍的人性要求。
2、“忠恕之道”是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真理
“忠恕之道”,思想基础是人类普遍之爱,是解决人类争端、争取持久和平的共同思想前提与普遍伦理。
儒家学说的现世主义、普世主义,是全人类争取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真理。
只有这么些了, 请原谅我是工科学生 ,不好意思。。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
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 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
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而前一句显得主动、积极。
关于“忠”,则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
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3]:“尽己之
谓忠,推己之谓恕。”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
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以后“忠恕”二字逐渐被连在一起作为一个
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开。上述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作为“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两千多年来
,“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
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忠恕”既是“仁者爱人”的表现,又是“推己及人”的具体化。
“忠恕之道”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忠”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恕之道”是达到“仁”的最高精神境界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亲民”、“明明德”、“至善”,是大学之道 ,又表现为“致中和”的“中庸之道。
当代价值:
1、“忠恕之道”是人类的普遍伦理,是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矛盾的共同道德规范
人类的共同伦理是维系与稳定人类社会生活、不同群体交往关系、调解不同集团矛盾关系的主要道德规范和重要思想原则,是维持人类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伦理基础。
孔子与儒家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包含普遍伦理的品格,它反映了人类理性自觉,反映了普遍的人性要求。
2、“忠恕之道”是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普遍真理
“忠恕之道”,思想基础是人类普遍之爱,是解决人类争端、争取持久和平的共同思想前提与普遍伦理。
儒家学说的现世主义、普世主义,是全人类争取持久和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真理。
只有这么些了, 请原谅我是工科学生 ,不好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12-02 06:55
以人际关系来说:
1“忠”是“严于律己”的一面;“恕”是“宽以待人”的一面。
2 “忠”是“反求诸己”,“恕”是“推己及人”。
3 “忠”是一个“中心”,一个“忠于自己”的原则,因为儒学要成就的是一个“由里及外”、“喻于义”的君子。“恕”是“将心比心”,这是“推爱”的原则,从消极面说,就是不要去伤害他人(包括感受);从积极面说,就是帮助他人德行有所成就。
1“忠”是“严于律己”的一面;“恕”是“宽以待人”的一面。
2 “忠”是“反求诸己”,“恕”是“推己及人”。
3 “忠”是一个“中心”,一个“忠于自己”的原则,因为儒学要成就的是一个“由里及外”、“喻于义”的君子。“恕”是“将心比心”,这是“推爱”的原则,从消极面说,就是不要去伤害他人(包括感受);从积极面说,就是帮助他人德行有所成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