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应试教育的辩论,在线等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3:47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1-01 23:23
应试教育的辩论,在线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02 00:21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
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于是,不少学校心安理得地沿着这条斜坡走下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支持者大多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认为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且认为这种以划一标准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较为公平,较少出现因为个别评核者的偏好而作出不准确评估的状况。也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
还有人认为,「以分取人」是当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尽管应试教育弊端多多,但是它确实是目前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选拔办法,就目前来说,反对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来。这样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
有人说素质教育好,那么到最后如何来选拔人才呢?因为“素质”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你说这个叫素质好,我也可以说这个不能叫素质好,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标准。争到了最后,往往就成了录用机构的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选不选你。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使考生依靠关系和家庭背景进行提拔任用,不正之风盛行,徇私舞弊严重,苦苦读书而没有背景和关系的穷人的孩子就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提拔重用。这才是最大的不公正。
现在实施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无疑以是客观的分数为标准的,有人说也有徇私舞弊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是上不得台面的。比“素质”教育要少得多。
因为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因采用较灵活的教育方式,而导致同龄学生学力程度不如东亚学生(特别是数学等自然科学条目)。而日本等过去实行较严格的应试教育时学生学力程度极高,但近年教育体制逐渐宽松后,学生的学力程度出现大幅下滑。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可以相互互补,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并非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应试教育的强制性好,可以使学生不得不去培养一些素质.另外,如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当,也可以帮助他在应试教育中成为佼佼者.
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他们认为应试教育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向片面的分数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发展。很多学生因为负担压力过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自杀或者杀死老师,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知识量的增长速度,21世纪初的知识量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300~500倍以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改写的事实。当年一张试卷可容纳大部分知识,而如今,一张试卷只测试九牛一毛,学生如大海捞针地学习全部知识,到头来只有一点点可用之处。一纸定乾坤是不可理喻的,这与教育部门不重视也有关。另外还有一点,是驳斥应试教育公平观点的:即应试教育偏向于性子静的人。因为性子静的人不容易感到烦躁,所以努力学习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这么痛苦了。众所周知,性格......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02 01:24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