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无法告别的眼神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5:25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1-03 00: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无法告别的眼神赵胜勤深冬的夜晚,我突然从梦中醒来。窗外,飘飘洒洒的雪片吞食了白昼的阴霾,消溶了浮躁的喧嚣。这是都市里留给我的静寂。静寂中,父亲的眼神有时严厉,有时慈祥,久久不能离去。不知为什么,您总是在静寂中来找我?眼神总是在我眼前闪动。 我反过了神儿,猛然记起,您不是已经在地下沉睡了14年了吗?噢,您的眼神来找我,是要和我重温父子消逝的深情。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倾诉愿望,想和您紧紧的拥抱,想让您的眼神永远伴我一生。 我是在您的眼神下长大的。在您的眼神中:我正在收拾铺盖,准备去河西走廊农村当一辈子小学教员。我怯惧离开城镇的神情,您看见了,眼神中没有悲伤,目光充满了坚强,“去!”我的心紧缩了一下。 当我住进了医院,去做心脏手术时,恐怖笼罩着我,您来了,眼神中饱含着坚定,“相信医生!”我复杂的心像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绳。您知道吗?我现在需要一点可怜的怜悯。 人在官场,难免有点攀比心理,周围的人有的升迁了,心里总有点不平衡,您淡淡的眼神提醒我,“听其自然!”我心想您就是胸无大志,但心态却莫名的有一点平静。 我在这个不大不小的位置上呆久了,滋生出一种惰性,您看出来了,带着凌厉的眼神警示我,“别油滑,莫伸手!”我潜意识地拒绝,一声气也不吭。 当我大白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看见您,您问怎么啦,我说处理一件重要紧急事情后又赶着写报告,两天两宿没合眼了。您的眼神像似说,“职责所系!”我感觉您像是我的上司,不冷不热地评论着我的工作。 我期待地向您讨教,儿女如何孝顺我。您说,“要体会孩子的处境,他们是在看你怎样做!”我说的是孩子,您却在说我。 在生活困难的年代,我给您买了一件羊剪绒大衣,您那又欣慰又责备的眼神说,“既然买了,就先搁着吧!”是您怕再给我添加负担,还是冷落我的孝心。 您是那个特殊岁月的人,1926年阴历五月初八出生在农村,爷爷在您2岁时就因病去世了。30多岁的奶奶孤儿寡母带着伯父和您艰难度日。您经历过几个时代,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您离休时享受着处级干部的待遇,却要到马路上挥动着小旗,干起了“交通协管员”的营生。用现代人的说法,您这是不会享受生活,可您的眼神中深藏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从我记事起,您对我总是话语不多,可眼神一直盯着我成长的过程。您是要让我自己去体量生活。您那坚硬的眼神,像是我成长路上的阻力,催发出我脚板底下的爆发力,送我走上万里行程。您那慈祥的眼神,珍藏着对我无限的爱恋和希望,让我感觉出背后有一座大山在支撑。在您严厉和慈祥的眼神里,我觉悟出:您是真正的父亲,又教给我怎样做父亲! 您赐予我严而慈的神情,与母亲的爱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您一生在修铁路、养铁路,感受过各色火车行走的情景,却未曾感受过人在天上如何行走的情景。我给您买了一张飞机票让您也坐一回飞机,您却因有事放弃了。 随后,您在1993年冬,凌晨去打奶摔倒在冰上,造成了骨折,从此就再也不能站起来行走了。我悔恨自己没有兑现给您的承诺,心中充满着歉疚,您却说这叫什么歉疚!春节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我对躺在病床上的您说,那件羊剪绒大衣您还没有上过身呢,您却说,“留给你和儿孙穿吧!我不需要你什么,只要你给我一份好心情。我可能活不了几天了,我手头那点钱够安葬我就行了。”您越是这样说,歉疚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静寂中的相遇,一次又一次让我猛醒。父亲是永远的没了!而每次相遇都激起我与您心灵的交流。您那坚硬沉重、酸甜苦辣的眼神,像似在测试着我,对生活刻度的认识有多深?对生活标尺的要求有多高? 人的清醒唯有是自觉的清醒。只有唤回人性中的良心,才能去回报您眼神中不时的期待。您给我太多的精神期望,其实我是无法回报的。我只有怀着对活着的母亲的责任感和宽容心,才能抚平心头的歉疚,才能在人生路上怀有一颗平静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4月5日) 19.文章开头所写环境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作用。(4分) 20.用两个词语概括父亲眼神的特点,作者通过哪些生活经历来说明“我是在您的眼神下长大的”。(6分) 21.父亲已逝多年,作者为什么一直无法告别他的眼神?(6分) 22.纵观全文,概括作者着重从哪两个方面刻画了父亲形象。(6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03 00:43
19.夜深人静(2分)。为下文追忆亡父、思考人生创设一种氛围(2分)。20.严厉、慈祥(2分)。他支持我服务基层,鼓励我战胜疾病,引导我淡泊名利,批评我偶尔偷懒,教导我忠于职守,指导我教育子女,体谅我收入有限(4分,答对四点即可)。21.父亲的眼神,是对自己的教导、关爱和激励。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及时给作者以指导,至今思来,都给作者以教诲,“静寂中的相遇,一次又一次让我猛醒”,它将陪伴作者一生。22.⑴对孩子,严格要求,充满厚爱和期望,对其成长给予有力的支持。⑵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历经苦难,饱受艰辛,不求享乐,但求奉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03 01:41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