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从时代背景音乐论著音乐家乐器和音乐作品来论述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14:40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2-25 11:18
从时代背景音乐论著音乐家乐器和音乐作品来论述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2-25 12:28
音乐。。。可以说隋唐的音乐已经相当成熟了。它在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特征后,又有自己新时代的开拓。南北方的融合,中外音乐风格的结合。以及盛唐气象的影响下,积极向上的风格取代了南朝纤美柔弱。大唐的盛世主导了那一时期人们的审美要求。有什么养的需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总的说来就是继承与发展。代表作就是唐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曲”。
音乐概况: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大盛,出现了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在理论上出现了万宝常、郑译的燕乐二十八调、八十四调等乐律。唐代设立宫廷音乐机构,主要有“大乐署”、“鼓吹署、梨园”、“教坊”。以适应燕乐发展的需要。唐代歌舞中重要的形式是唐歌舞大曲和法曲;说唱音乐发展也较快,出现了“变文”、“说话”等形式。而歌舞杂戏除了承袭汉魏以来的形式,还出现了“参军戏”、“戏弄”。
隋唐时期,乐器种类较多。其中琵琶、筚篥、古琴独奏等有很大影响,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演奏家。此时古琴记谱方面已有初唐的赵耶利、晚唐的曹柔等人将南北朝以来的文字说明谱,逐渐定型为“减字谱”。出现了大批的演奏家,及许多优秀的琴曲,如《离骚》、《醉渔唱晚》等。
一、民间音乐:
1、民歌:
隋唐时期民歌,在句式方面,五、七言各四句的形式达到鼎盛,长短句的体裁开始形成。流传的作品有:《大业长白山谣》、《挽舟者歌》、《望江南》、《酒泉子》等。
2、曲子:隋唐时期一种可用于填词的经专业乐工和文人进一步加工与发展的较高形式的民歌(其后,宋代盛极一时;在明清间被称为“小曲”;近现代被称为“小调”)。所填歌词称“曲子词”。其特点:清新而富有生气,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歌词接近口语。创作方式有“由乐定词”(填词)和“依词配乐”(自度曲)两种。体裁形式源于唐大曲,有令、慢、近、序等,常用的创作手法有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
3、敦煌曲子:发现于甘肃省敦煌石窟的唐代曲子。包含曲子词约五百九十首,涉及的曲调约八十曲左右。从歌词形式上看,很像魏晋相和歌及清商乐,已不限于徒歌,有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也有长短句等;有的有帮腔,有的有引子。
4、说唱音乐的发展:
《成相篇》(战国)——《孔雀东南飞》(汉魏·散文、韵文相交替;成都出土的击鼓说唱俑)——说话(隋唐·讲故事)——变文。
变文:起源于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讲的说唱形式(称“俗讲”)的底本。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的本子,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主要有演绎佛教故事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两大类。作品有《目连变文》、《阿弥陀经变文》、《王昭君变文》等。
参军戏:唐代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歌舞戏。表演者约为两人,一装痴呆,一弄机智,形成对比。
戏弄:唐代已经具有戏剧因素的歌舞戏。从表演形式看,有包括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说白五种艺术形式;也有只包含其中某几种形式的戏剧雏形,统称为“戏弄”。作品有:《旱税》、《刘辟责买》、《麦秀两歧》。
6、民间音乐的表演场所:
唐时还没有专门的表演场所,戏场多在寺院之中(庙会活动时)。
二、文人音乐:
《阳关三叠》:琴歌。又称“阳关曲“、“阳关操”、“阳关”。作者不详。版本较多(约30余种),流传甚广。琴歌的段数由一段至十几段不等。歌词有的是采用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诗,有的是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发展的,还有与原诗无关的。但都表现朋友分手时所流露的真挚友谊和惜别的心情。琴谱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龚经·约1491年前)。
主题:
《离骚》:琴曲。传为唐代陈康士所作,是根据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琴曲。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主题(始则抑郁,继则豪放的音调):
抑郁的音调:
豪放的音调:
陈康士:晚唐琴家。曾师从东岳道士梅复元学琴。在遍弹古代名曲的基础上对琴学有所创新发展。编有《琴书正声》十卷及《琴调》十七卷,《琴谱记》一卷,《楚调》五章一卷等著作。
《醉渔唱晚》:琴曲。又名“醉渔晚唱”、“醉渔”。相传唐陆龟蒙、皮日休所作。10段。内容表现夕阳晚霞,小舟荡漾,醉翁高唱,悠然自得之趣。曲谱初见于汪芝《西麓堂琴统》。
主题:
三、宫廷音乐:
1、燕乐:又称宴乐、讌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隋唐燕乐主要包括多部伎、坐立部伎。它们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上的。
隋七部伎 国伎、清商乐、高丽乐、天竺乐、安国乐(今前苏联乌兹别克一带)、龟兹乐、文康乐(礼毕)
多部伎 隋九部伎: 西凉(国伎)、疏勒(今新疆喀什)、康国(今前苏联撒马尔罕)……
唐九部伎: 燕乐、清商乐、高丽乐、天竺乐、安国、龟兹、疏勒、康国、扶南
唐十部伎: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坐、立部伎:根据演出形式分为坐立部伎,坐奏者称为坐部伎,立奏者称为立部伎。唐初已有,唐玄宗时趋于完善。共有14部乐舞。坐部分为6部,表演人数6——12人;立部8部,人数60——180人。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乐、西凉乐在其中占有较多的比重。
附:坐部伎曲目 立部伎曲目

一《安乐》 一燕乐(《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
二《太平乐》 二《长寿乐》
三《破阵乐》 三《天授乐》
四《庆善乐》 四《鸟歌万岁乐》
五《大定乐》 五《龙池乐》
六《上元乐》 六《小破阵乐》
七《圣寿乐》
八《光圣乐》
隋唐燕乐特点:其代表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既来源于汉族传统音乐的不断积累又来自于汉魏以来外族音乐的大规模输入,因此,继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特点。
2、唐歌舞大曲和法曲:
歌舞大曲:在隋唐多部乐的基础上,继承了汉魏南北朝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传统,吸收了外域音乐而发展起来的有多段结构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其结构为;散序(无拍无歌,器乐独奏、轮奏、合奏)、中序(拍序、歌头、排遍,节奏固定、以歌为主、乐器伴奏)、破(舞遍,以舞为主)。较著名的有《玉树后庭花》、《秦王破阵乐》、《凉州大曲》、《六幺》等。
《秦王破阵乐》:中国唐代乐舞。原是隋末军歌,杂有龟兹音调,称《破阵乐》。唐初,将士庆祝秦王李世民平定叛乱,作新词填入旧曲,名《秦王破阵乐》,内含歌曲七首,又名《七德舞》;舞分三段,12种队形变化,舞者达120人,有“发扬蹈厉,声韵慷慨”的风格特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