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么计算地球自转与时差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9:28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1-03 02:57
地理怎么学习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06 20:59
算你在的地方的经度和纬度``还有时差等一些地理度数就可以算出了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06 23:29
不变 时差是人为规定的。所以不变。
  • 2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1-06 22:37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了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1.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1)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样极线(66°34′)也会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温带范围缩小。既然极地范围的扩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2.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不同经度的地方时是不一样的。 而区时是以每15°经度间隔划分为一个时区,以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为本时区的区时 比如北京与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时是不一样的,北京的时间要比天津的晚。但为了方便两地都会统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即我们所说的北京时间。 3.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为时区的划分使每个时区之间只相差一小时,所以时区差就等于时差了。 4.算出中央经线的作用很多,就拿时间来说,算出中央经线就可以推算出所在 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转动周期是24小时,而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只是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变化周期当然也是24小时,这样东面的地方太阳出来的早,也就是时间早.每向东15度时间要早1小时. 地球公转是赤道和黄道之间存在着23.5度的夹角,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23.5度之间移动.这样当太阳直射北纬23.5度时,北半球昼长最长,北或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这就是北半球的夏至,南半球反之为冬至. 楼上的近日点是冬季,不是夏季!
  • 3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06 22:20
自转一周是24小时 造成时差 全球分24个时区 相临区时相差一小时 公转一周是一太阳年 造成四季 离太阳近的时候是夏 速度慢 反之速度快
  • 4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1-06 21:04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转动周期是24小时,而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只是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变化周期当然也是24小时,这样东面的地方太阳出来的早,也就是时间早.每向东15度时间要早1小时. 地球公转是赤道和黄道之间存在着23.5度的夹角,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23.5度之间移动.这样当太阳直射北纬23.5度时,北半球昼长最长,北或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这就是北半球的夏至,南半球反之为冬至. 楼上的近日点是冬季,不是夏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