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车的车轮和轴怎么组成的?那时候没有螺丝,怎么连起来?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4:32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2-20 01:43
古代马车的车轮和轴怎么组成的?那时候没有螺丝,怎么连起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2-20 02:55
中国古代车辆的运转部分由轮和轴组成。
轴是固定车轮、承载车厢和传递动力的部件。车轴横于舆下,固定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装两块木头,用绳索将轴绑在上面,称为“輹(fù)”。因其形状看上去像只趴伏的兔子,也称“伏兔”。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称为“毂(gǔ)”,用以贯轴。轴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称为“軎(wèi)”。轴上有孔,用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多以青铜或铁制成,扁长形,俗称销子。轮的边框,称为“辋(wǎng)”。辋和毂之间以“辐”相连。中国古代车辆的辐条一般为30根。所有辐条都向车毂集中,称为“辐辏(còu)”。
轴是固定车轮、承载车厢和传递动力的部件。车轴横于舆下,固定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装两块木头,用绳索将轴绑在上面,称为“輹(fù)”。因其形状看上去像只趴伏的兔子,也称“伏兔”。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称为“毂(gǔ)”,用以贯轴。轴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称为“軎(wèi)”。轴上有孔,用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多以青铜或铁制成,扁长形,俗称销子。轮的边框,称为“辋(wǎng)”。辋和毂之间以“辐”相连。中国古代车辆的辐条一般为30根。所有辐条都向车毂集中,称为“辐辏(còu)”。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2-20 04:04
1.1 车的起源
中国古籍通常认为车的发明者是奚仲。奚仲为东夷薛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人,造车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国始祖。
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正”)。
考古学上则普遍认为马车起源于西方。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马车是独立发展的系统。两种观点都有支持者,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能够完全肯定其中一种否认另一种。
个人认为西方车不是一次性传入的,而是隔一段时间传入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中国境内流传时,又在不断发展。
1.2 车的发现
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马车,是在殷墟。
1933年发掘的后冈西区大墓内车坑,和1935年发掘的西北冈王陵区1001号大墓内车坑的相对年代较早,均属殷墟文化二期。
迄今所见的先秦车马坑遗迹出土地点,按照时代顺序,主要有以下地点:
商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山东滕州前掌大,陕西西安老牛坡。
西周:北京房山琉璃河,甘肃灵台,河南浚县、洛阳、新郑,山东胶县,陕西宝鸡、长安、扶风、岐山、西安。
春秋:河南洛阳、南阳、三门峡、淅川、新郑,山东长清、临淄、沂水,山西侯马、临猗、太原,陕西凤翔、户县。
战国:安徽长丰,甘肃平凉、张家川,河北邯郸、平山、邢台、易县,河南淮阳、辉县、汲县、洛阳、三门峡、陕县、新郑,湖北丹江口、江陵、宜城、枣阳、枝江,陕西凤翔。
这些内容可以参考吴晓筠博士《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
1.3 车的结构
1.3.1 转动部分
(1)车轮
车轮全部木制,只有“牙饰”是金属制品。
车軎、车辖以金属居多。有些车的车毂也用金属。
轮辐通常为26~30根,不同国家和时代情况不同。
(2)车轴
就是两轮中间那根长木条,全木制。
1.3.2 曳引部分
车辀(就是俗称的车辕,实际上双辕才能叫辕,单个的就叫辀)和车衡,看图。
1.3.3 承载部分
车舆就是车厢。
车盖,参见秦始皇陵铜车马。
伏兔在车舆之下、车轴之上,因为就像趴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上面平,下面内凹,正好卡在车轴上。车轴之上要放车辀,车辀上才是车舆,有了伏兔,车舆就有了三个支点,稳定,减震。
请看朱思红、宋远茹《伏兔、当兔与古代车的减震》一文。
1.3.4 系马部分
马镳马衔什么的,略过吧……
2. 虽然没有螺丝,但中国的木榫卯结构发明很早,在有车的时候,榫卯结构一大量应用与建筑当中。
车轮和车轴的连接,其实是通过上文第一部分说到的“车毂”相连接的,看图就很清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