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说过“以人为鉴。。”类似的话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1:52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01-26 02:01
孔子说过“以人为鉴。。”类似的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1-26 03: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或者: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26 05:4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身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相关资料补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1)、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墨子·非攻中》   (2)、明镜所以鉴形者也,有妍蚩刚见之于外;往事所以鉴心者也,有善恶则省之于内。   ——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鉴:照。妍(yán研)蛊(chī吃):美丑。省(xǐng醒):察看。这几句大意是:明镜是用来照人的形体的,美和丑能够显示于外面;往事是用来照人的内心的,善和恶都能在内心深处得到反省。~谈借鉴的重要性。   人借鉴于明镜,以了解自己的外貌,保持健美,修饰丑容;人也须借鉴于历史,来检查、反省自已,以存善去恶,成为至人。但人们往往重视借鉴明镜,不重视借鉴历史,这是人们重视现象、不重视本质的表现。可以此说明重视借鉴历史的重要性。   (3)、鉴不能自照, 尺不能自度, 权不能自称, 囿于物也。圣人则自照自度自称, 成其为鉴为尺为权, 而后能妍媸、长短、轻重于下。   ——明 吕坤 《呻吟语 广喻》   镜子不能照出它自己的形状, 尺子不能量出它自身的长短, 秤也不能称出自身的份量, 这是由于它们局限在物品的范围内。圣人却能自己照出自身的得失, 量出自身的长短,称出自身的份量, 成为自己的镜子、尺子和秤, 而后才能辨明美丑、长短, 才能称量出天下万物的轻重。   (4)、以人为镜吉凶可鉴,小河不察亦可覆舟;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王永彬 《围炉夜话》   (5)、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界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林清玄 《窗子与镜子》
  • 2楼网友:大漠
  • 2021-01-26 04:07
李世民倒是有说过 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hù),知而必谏也。” 翻译为: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了,可以明了本身得失,吾经常持保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徵已经死了,我丢失了一面镜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那些可以认识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假如喜爱而能了解缺点,憎恶而能了解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贤能不猜疑,可以兴盛了。”那本书的大致内容就像这样。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板上,知道可以进谏的一定要进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