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歌剧乐队的作用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19:08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3-24 18:09
歌剧乐队的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3-24 19:23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早在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其中有诗人里努契尼,歌唱家兼作曲家培里和卡契 尼等,他们尝试着综合音乐和戏剧的特点,模仿古代希腊悲剧,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歌剧。欧洲最早的一部歌剧是培里根据里努契尼的剧本创作的《达芙妮》,可惜这部歌剧的乐曲已无留存。现存最早的歌剧是他们创作的《犹丽狄茜》。那时的歌剧已有一种近于朗颂式的乐调,简单的剧情中穿插一些歌曲和合唱。伴奏乐器只有一架羽管键琴、一台七弦竖琴和几把诗 琴。歌唱家卡契尼在当时还提出了要以宏亮而能致远的声音演唱 歌剧的“美声唱法”的美学和技术的要求。

如果说卡契尼等人的创造使歌剧已具雏型,那么,使歌剧这种艺术体裁趋于完善,并在欧洲艺术史上占有稳固地位的是意大利的蒙持威尔第(1567—1643)和A·斯卡拉蒂(1660-1725)。

蒙特威尔第进一步使歌剧音乐戏剧化。在他写的歌剧中已出现了歌唱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似的乐调。他创用了弦乐器振音和拨弦的奏法,使伴奏乐队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早先,歌剧都是在 宫廷和贵族的厅堂里演出,自从1637年蒙持威尔第在威尼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以后,歌剧艺术也开始向广大市民打开了大门。

A·斯卡拉蒂则发展了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在他写的歌剧中 已有一种由快、慢、快三段式组成的序曲。同时,歌剧中的宣叙调(一种近于朗颂、用以陈述剧情的乐调)和咏叹调(一种旋律 性和抒情性很强的歌调)已有较严格的区别。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又可分为“白话宣叙调”(用键盘乐器伴奏)和“带伴奏的宣叙调”(乐器合奏伴奏);咏叹调又有“性格咏叹调”、“抒情咏叹调”、“豪壮咏叹调”、“朗颂口语咏叹调”等种种不同类型。可以看到音乐在剧中的表情作用已大大加强。从A·斯卡拉蒂开始,意大利歌剧写法即已定型化,而这种歌剧就是通常所说 的正歌剧。

这一时期,除意大利的正歌剧外,法国、英国、德国渐次出现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歌剧。法国歌剧中插入了传统的宫廷艺术——芭蕾舞。
当时最典型的风格是佛罗伦萨“小厅集”的戏剧性作品,这一集团的成员试图复兴和模仿古代古典的音乐思想和实践。他们的指导思想是歌词优于音乐,他们认为音乐的功能在于提高歌词的戏剧效果。这样,音乐变成了独唱风格:最初的宣叙调,后来的小抒情调,以及咏叹调。

1620年至1630年间,歌剧活动的中心从佛罗伦萨转到了罗马,在那儿形成了一些特点:大量采用合唱,舞蹈融进戏剧性场面中,短小的歌曲风格的序曲变成了一种为人接受的准则。后来,威尼斯也成了歌剧的活动中心,并于1637年在那儿开设了一座公开的歌剧院。于是,公众的兴趣开始对歌剧作品发生影响,结果一系列创新产生了。公众对曲调好听的歌曲的兴趣使得宣叙调和咏叹调有了明显的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威尼斯乐派。歌剧作曲家中最早的一位杰出人物是蒙德·威尔第,他的两部著名歌剧是《奥菲欧》和《阿里安娜》。

最后一个歌剧中心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兴起,它起始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那不勒斯歌剧的特点是从古典历史或神话中吸取养料。它统治了欧洲约一个世纪,主要由一系列宣叙调和咏叹调组成,以华丽精湛的歌唱为其特点。A·斯卡拉蒂是早期那不勒斯歌剧作曲家中最具影响的人物。

自1647年L·罗西的《奥菲欧》在巴黎上演后,意大利形式和法国的主要戏剧形式——舞剧,融合在一起了。故而在法国歌剧中,舞蹈具相当的重要性。

英国的情形同法国相似,因为英国也有一种流行的音乐——戏剧形式,称为假面剧,它逐渐和意大利歌剧融为一体。

那不靳斯的优秀歌剧作曲家也帮助巴罗克音乐的继承者确立了牧歌——康塔塔――一种用器乐伴奏的音乐部世俗音乐形式。G·卡里西米把这一形式定为有两首或更多的咏叹调组成的、在它们之前有宣叙调的短剧。由于圣乐和世俗音乐之间在风格上的明显区别,陈旧的康塔很快成为了专为教会服务的曲式。

神剧和受难曲是和歌剧一同发展起来的,它几乎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咏叹调、声乐合唱、器乐插曲和合唱组成

在A·斯卡拉蒂之后,正歌剧在欧洲风行起来,受到各国宫廷、贵族的欢迎。那时伴随着歌剧艺术的“美声唱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卓越的歌唱家。他们拥有华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史称十七、八世纪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但是风糜一时的意大利正歌剧适应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发展了一种崇尚浮华、不顾内容的艺术倾向;在演唱上不顾剧情任意加些花唱来炫耀技巧,在创作方面也流于程式化,使得意大利歌剧逐渐受到人民群众冷落。英国诗人该伊和音乐家佩普许创作了《乞丐歌剧》(一种以流行歌曲穿插其间的喜剧)对正歌剧极尽嘲讽,该剧演出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正歌剧因而受到沉重打击,致使英国皇家歌剧院不得不关门停业。

与此时同,法国、意大利出现了一种新的歌剧体裁,这就是意大利喜歌剧。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形式生动、活泼,表演幽默、风趣,音乐旋律通俗、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意大利喜歌剧的出现,为歌剧艺术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而欧洲其它各国,也先后出现过各种形式的喜歌剧。

作曲家格鲁克(1714—1787)看到正歌剧的种种弊端,因而提出了改革歌剧的主张。他认为,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纯朴、自然。他改革的主张在他将近五十岁时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犹丽狄茜》中得到体现。他的改革对以后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莫扎特以前的作曲家往往从古代神话或基督教初期的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选用现实的题材,并以明朗、幽默的笔调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莫扎特(1756—1791)是第一人。格鲁克在歌剧创作中强调:“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是一个音乐家。”而莫扎特却认为,首先应该是一个音乐家,然后才是戏剧家。因此,莫扎特写的歌剧十分强调旋律的优美动人和充分运用乐队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他写的《费加罗的婚礼》一剧的序曲,是第一个以独立的交响作品面貌出现的序曲,而剧中那些富有特色的咏叹调,则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特征。

在十九世纪,新的歌剧体裁是大歌剧和轻歌剧。大歌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全剧由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以及热烈富丽的芭蕾舞组成,不采用说白。轻歌剧(亦称小歌剧)短小轻快,通常只有一幕。取材于日常生活,与喜歌剧相比偏重于讽刺、揭露。音乐多采用当代流行的音调,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十九世纪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瓦格纳(1813—1883)的乐剧。 在创作方面瓦格纳非常重视戏剧的作用,他的乐剧全部由自已撰 写脚本、配备舞台装置及照明等,这是为了使诗、剧、音乐和美术融为一体,完美地表达出戏剧的主题思想。

瓦格纳继承了莫扎特和威柏的创作传统,但他又是富于独创精神的。在他的乐剧中采用了具有特征的一些手法,这首先表现在运用主导动机的写法,亦即采取短小、富有表现力的乐句象征剧中的人或某一事物(如《莱茵的黄金》中,代表莱茵河水的动机、菜茵水仙的动机等),这些由管弦乐队奏出的主导动机贯穿全剧,交织在一起,描绘出剧情的发展。因而,在他的乐剧中,管 弦乐已不再处于伴奏地位,而成为与声乐平行的、整部歌剧的组成部分。

瓦格纳认为歌剧“要有一个交响乐章的统一性”,而不应当由零散的分曲组成,从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开始,他运用了连绵不断的、无休止的旋律,这种旋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宣叙调和咏叹调合而为一。在东队方面他大大加强了管弦乐队的编制,采用了浓重色彩的配器。因此,瓦格纳的乐剧规模宏大、场面壮丽,内容深刻,管弦乐队具有宏伟。辉煌的效果。可以认为,瓦格纳把歌剧创作推向了交响化的高峰。

此后,在欧洲艺术的舞台上又涌现出许许多多卓越的作曲家,如威尔第、普契尼等等,他们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歌剧艺术,创作了大量的剧目,构成歌剧艺术发展的灿烂长河。到了现代,歌剧的形式更是名目繁多、大小不一。

歌剧的形式从简到繁。现代歌剧一般由宣叙调、咏叹调贯穿始终。剧中往往要穿插重唱、合唱、舞曲。大的器乐段落则是序 曲——用以提示和概括剧情;幕间曲——在幕间演奏,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

歌剧发展到今天,已深受全世界歌唱爱好者的喜爱,因此也形成了最富代表性的十大歌剧:

1. 费加罗的婚礼 (Le Nozze di Figaro)四幕喜歌剧,据法国博马舍同名喜剧改编,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作曲,意大利洛伦佐.达.庞特作词,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维也纳.

2. 魔笛 (Die Zauberfiote)两幕歌剧,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德国埃马努埃尔.席坎内德尔作词,1791年9月30日首演于维也纳.全剧以德国民族歌剧"歌唱剧"(Singspied)形式谱写而成,由说白和带编号乐曲组成.

3. 赛维利亚的理发师 (Il Barbiere di Siviglia)二幕喜歌剧,据博马舍同名喜剧改编,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作曲,切萨雷.斯特比尼作词,1816年2月20日首演于罗马阿金蒂纳剧院.

4. 弄臣 (Rigletto)三幕歌剧,据维克多.雨果剧本"逍遥王"改编,威尔第(Giuseppe Verdi)作曲,意大利弗兰切斯科.玛丽亚.皮亚维作词,1851年3月11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

5. 茶花女 (La Traviata)三幕歌剧,据小仲马同名剧本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

6. 奥赛罗 (Osello)四幕歌剧,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威尔第作曲,意大利阿里戈.博伊托作词,1872年2月首演于米兰.

7. 卡门 (Carmen)四幕歌剧,据普罗斯贝尔.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比才(Georges Bizet)作曲,法国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列维作词,1875年3月3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

8. 艺术家的生活 (La Boheme)亦称"波希米亚人","绣花女","落魄青年",四幕歌剧,据法国亨利.缪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作曲,意大利朱赛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约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

9. 托斯卡 (Tosca)三幕歌剧,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剧本改编,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

10.蝴蝶夫人 (Madama Butterfly)二幕歌剧,据美国约翰.郎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拉.斯卡拉剧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