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00:20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2-14 12:58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2-14 14:06
一、科学安排,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新课程课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成了“优生一言堂”的现象,而“学困生”只是分享罢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如何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关系呢?我尝试由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组建时,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然后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不少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样的学习。学生自己选择的合作伙伴,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极大程度地得到提高。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能真正地体现出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参与,平等交流。
二、注重时机 ,有效选择合作问题
数学中的知识,不是任意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或是有必要合作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仅凭个人的能力完成有困难,必须通过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但问题不能太简单,否则合作就没有意义;也不能过于深奥,否则容易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发现规律性知识时,在实验操作时,在揭示知识的重难点时,在解法多样化需进行优化时,在辨析易混淆的概念时,在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或意见不统一时等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尽情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的作用。在合作之前,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明确应当解决哪些问题。同时也注意通过一定的语言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
三、师生互动,努力创造和谐氛围
每一次合作学习,先精心设计情境,使教学目标始终包含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切实使学习任务具有合作性,让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我需要与别人合作”。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要求用你的学具或身边事物去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明确学习任务后,将学生推上自主合作学习的舞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的技能。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很注意学生汇报成果的顺序。要尽量鼓励学习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先发表意见,再让其他的同学做补充,最后让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优等生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也得到了帮助,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技能。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是一名合作者、促进者。”为此,我更多地让学生体验到:老师一直在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与他们共同分担问题、分享成功。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当学生观察由解决实际问题而得到的四组等式,得出“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用这几个数与括号外的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时,我启发学生大胆联想:“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当学生试探性的提出“当几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时,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规律?”我故作惊讶:“还有谁与他有同样的想法?”随着一只只小手的举起,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真巧,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实际上在学生的每次合作交流中,我是真心参与学生合作与讨论,看得出,学生也把我当作他们中的一分子。正是师生平等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质,更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与老师合作,发挥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这正是师生合作的魅力所在。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乐于合作
我在小组汇报时,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同时小组代言人也将“我怎么看”改为“我们小组怎么看(或觉得、或认为)”。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深入每个合作小组,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倾听他们的讨论,了解合作的动向,随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哪个小组善于合作,哪个小组速度快、效率高,在总结交流时给予积极、公正的评价,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比如,我常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某某小组也讨论出了正确的结果,虽然他们并不是全班最快的,但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家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像他们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这样使每位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和发展的重要品质,作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的当代教师,不仅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给学生创设更好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而且,应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迁移,使他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功的快乐。切实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生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这正是我开展合作学习新的追求和目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2-14 14:4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独立统计时,尽管很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解答“开放型“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