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7:26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3-27 23:02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27 23:24
问∶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远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只有柔软心方可进入究竟第一义谛实相的道理。培养柔软心分两个角度进行∶
第一,从理体角度,要证得空性,诸法平等。万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是未来佛,所以,应当尊敬跟柔软。柔软心最重要的是要降服自己,对人家好是要升华自己,对人家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灵性,平等心对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个基本的涵养。
第二,从事相的角度,观想所有的众生都是我过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来转世的,没有必要用嗔恨心来对待他们,应当用柔软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如果没有柔软心,我们就度不了众生,所有的众生都不希望看到对方骄傲和狂妄的态度,骄傲和狂妄不但自己的道业和心性会被伤害,同时也无法引导别人入于正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3-28 00:53
所谓的“柔软心”,这就是佛教的“慈悲心”。何谓慈悲?
慈悲,是专用的佛教术语,是“慈”与“悲”二者的合称,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是大乘佛教中,佛、菩萨追求的最高目标(智慧与慈悲)之一。
慈悲,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慈悲”不一样,我们理解的“慈悲”,譬如说“某某某很慈悲慈”,其实说的是“具有同情心,或因为爱而怜悯”,佛教意义上的“慈悲”,是“拔苦与乐”,其中,“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所以,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这样的慈悲,才是大悲咒里的大慈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