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谁写的啊?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17:11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3-07 17:15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谁写的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3-07 18:17
一、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
二、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原诗是: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三、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07 22:03
刘禹锡
  • 2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3-07 20:38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 3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07 19:56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一名道士洑矶。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韵译】   西晋时的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 4楼网友:执傲
  • 2021-03-07 19:45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