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关羽了吗?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3-07 22:1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3-07 22:49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3-08 00:55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3-07 23:15
楼主有此‘臆想’确实难得!但是缺乏‘有力证据’,且不合‘常理’!
于禁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也是五子中最先追随曹操的,更是最早封侯的。‘五子’各有其长,于禁最大优点是治军有方。曹操对其非常放心。 三十余年的岁月,非仅有‘君臣之情’!最后背上“可怜临难不忠曹”的骂名确实令人‘惋惜’。羞愧而死更添几分‘唏嘘’!
楼主此臆想恐怕来自于‘李陵降匈奴’的典故。
但是环境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局势不同,人物性格亦不同!故不能‘一概论之’。
楼主此‘臆想’,余暂命名为‘于禁降蜀’。
不合理(不成立)有四:
一、消息:襄樊之战,虽为关羽率先挑动,但战事自发生到结束魏吴双方一直保持联系。从徐晃爆出‘荆失陷’的准确消息可以看出,此乃其一,其余不列!及时掌握局势信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之一。
二、援军:魏对襄樊救援之战总共派遣出‘五路人马’。作为魏‘五路人马’之一的于禁在出战时就已经获知信息了。故此他只要‘坚持’一会,不就‘脱险’?甚至可以和其余人马‘合攻’关羽,取得最终胜利。何必‘假投降’?
三、互通:楼主说‘于禁和曹仁里应外合干掉关羽’,这么来说,曹仁应当也必须知道于禁‘假投降’一事,否则一则不能达到‘共息’;二则不能做好‘配合’;三则一方有失,另一方不能‘接应’;四则谋划‘破产’,而无人‘澄清’,必受‘污点’。但是我们从事后曹仁没有替于禁伸冤,就可以知道必然不是‘计’!
四、处置:于禁‘假投降’的前提必须要有充分‘条件’致使关羽一不杀他,二不囚他。方能‘计’接‘计’,不然‘计谋破产’。但是结果是关羽将他‘囚’。假使吕蒙不行‘白衣袭荆’;假使关羽不放松‘荆南防备’而致使吕蒙之计‘夭折’;假使关羽一直囚他致‘襄樊战事’结束;那么请问他的‘假投降’有何用处?请解释!
故此‘于禁降蜀’的案例不能成立!
或许于禁曾经有此‘假投降’想法!是否?不得知?但从史书的‘片字短语’中,鄙人看不出于禁为实行‘楼主的臆想’而做该做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