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乐理有什么不同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6:59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2-05 02:45
中外乐理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2-05 03:54
转
中国古代音乐中也使用了十二个绝对音高,其间也是半音关系。称为十二律。他们的音名是: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二律的绝对音高有两种系统。黄钟=f1,称为第一音高系统,又叫铁尺律;黄钟=c1,称为第二音高系统,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若按太常律,则中国古代十二律和西洋音乐十二绝对音高的对应关系为:
黄钟_大吕_太蔟_夹钟_姑洗_仲吕_蕤宾_林钟_夷则_南吕_无射_应钟。
_c1___#c1__d1___be1__e1___f1___#f1__g1___ba1__a1___bb1__b1
其中排在奇数位置的黄钟、太簇……称为六律,排在偶数位置的大吕、夹钟……称为六吕,所以十二律又统称“律吕”。应钟再往上是清黄钟、清大吕、清太簇……;黄钟再往下是倍应、倍无、倍南……。
音阶可以有多种构成方式,在十二律中假设我们以黄钟为第一个音,再向上选择太簇、姑洗、林钟、南吕五律构成音阶,并将其唱名依次定为“宫、商、角、徵、羽”,这就是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不难看出,角、徵两音之间是一个全音加一个半音的关系,其他相邻两音之间是全音关系。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所说七声音阶中的1 2 3 5 6五个音。和西洋音乐一样,我们可以选黄钟、大吕……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定下是什么调的音阶,称为“旋相为宫”。
“宫、商、角、徵、羽”五音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称为“正音”。其实中国古代音阶中也有类似于4和7的音,称为“偏音”。并且根据偏音选择的不同,可以构成我国古代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燕乐音阶。请看下表:
_____黄钟_大吕_太簇_夹钟_姑洗_仲吕_蕤宾_林钟_夷则_南吕_无射_应钟
_____c1___#c1__d1___be1__e1___f1___#f1__g1___ba1__6a1__bb1__b1
西乐_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4____(#4)_5_________6____(b7)_7
雅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_____变徵_徵________羽________变宫
清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清角______徵________羽________变宫
燕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清角______徵________羽___闰_______
由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清乐音阶和西洋音乐的自然大调音阶结构完全一样。雅乐音阶在清乐音阶的基础上,将清角(4)替换成了高半音的变徵(#4);燕乐在清乐的基础上,将变宫(7)替换成了低半音的闰(b7)。(经杨荫浏先生考证,在实际演奏中,变徵比#4略低,闰比b7略高。)
雅乐音阶的例子:民乐MIDI《望江南》
清乐音阶的例子:歌剧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燕乐音阶的例子: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五声调式、八十四宫调、清商三调
分别用“宫、商、角、徵、羽”(1、2、3、5、6)作主音,可以构成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调式。这些调式还大量的保存在今天的民乐当中。比如《解放区的天》就是宫调式,《春江花月夜》是商调式,《茉莉花》是徵调式,《望江南》就是羽调式。角调式的曲子很少见。宫调式和西洋大调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偏音的地位不同。在宫调式中,偏音只能作为辅助音或经过音;而在大调式中,所谓的“偏音”和“正音”地位一样重要。所以尽管他们的主音相同,却是不同的调式。羽调式和小调式的区别也在这里。理论上,偏音也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
对于西洋音乐体系,如果以C为1,并且以1为主音,那么就称为C大调。同样的,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如果以黄钟为宫音,并且宫音为主音。那么它的调式就是“黄钟宫”。如果以南吕为宫音,并且商音为主音,那么它的调式就是“南吕商”,依此类推。(中国古代有“之调式”、“为调式”两种调式系统。比如“南吕商”,就既可以理解为“南吕之商”(宫音是南吕),也可以理解作“南吕为商”(宫音是林钟)。据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考证,古代雅乐使用的是“为调式”系统,唐宋燕乐使用的“之调式”系统,这里采用“之调式”系统)
北朝人万宝常、郑译在龟兹乐律的影响下,创造了八十四调理论。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音乐有七音十二律。分别以七音的任何一个为主音,可成七调。将这七调在十二律上“旋相为宫”(即以十二律中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就可以得到7X12=84个调。一般的,我们把十二个宫调式称为“宫”,而其他的都称为“调”。并将它们统称为“宫调”。
由于我们有三种古音阶,而这三种音阶的偏音构成又是不同的。所以在理论上,由不同音阶构成的调式也不同。因此,八十四宫调之数,是针对音阶种类一定时而言。其实上述八十四宫调只是理论推演的结果。真正应用于中国古代乐曲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在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流行的调式是“清商三调”。称作平调、清调、瑟调。其实就是宫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它最早出现在汉代乐府的“相和歌”里,又称相和三调。东晋时,随着北方音乐融入南方
中国古代音乐中也使用了十二个绝对音高,其间也是半音关系。称为十二律。他们的音名是: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二律的绝对音高有两种系统。黄钟=f1,称为第一音高系统,又叫铁尺律;黄钟=c1,称为第二音高系统,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若按太常律,则中国古代十二律和西洋音乐十二绝对音高的对应关系为:
黄钟_大吕_太蔟_夹钟_姑洗_仲吕_蕤宾_林钟_夷则_南吕_无射_应钟。
_c1___#c1__d1___be1__e1___f1___#f1__g1___ba1__a1___bb1__b1
其中排在奇数位置的黄钟、太簇……称为六律,排在偶数位置的大吕、夹钟……称为六吕,所以十二律又统称“律吕”。应钟再往上是清黄钟、清大吕、清太簇……;黄钟再往下是倍应、倍无、倍南……。
音阶可以有多种构成方式,在十二律中假设我们以黄钟为第一个音,再向上选择太簇、姑洗、林钟、南吕五律构成音阶,并将其唱名依次定为“宫、商、角、徵、羽”,这就是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不难看出,角、徵两音之间是一个全音加一个半音的关系,其他相邻两音之间是全音关系。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所说七声音阶中的1 2 3 5 6五个音。和西洋音乐一样,我们可以选黄钟、大吕……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定下是什么调的音阶,称为“旋相为宫”。
“宫、商、角、徵、羽”五音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称为“正音”。其实中国古代音阶中也有类似于4和7的音,称为“偏音”。并且根据偏音选择的不同,可以构成我国古代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燕乐音阶。请看下表:
_____黄钟_大吕_太簇_夹钟_姑洗_仲吕_蕤宾_林钟_夷则_南吕_无射_应钟
_____c1___#c1__d1___be1__e1___f1___#f1__g1___ba1__6a1__bb1__b1
西乐_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4____(#4)_5_________6____(b7)_7
雅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_____变徵_徵________羽________变宫
清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清角______徵________羽________变宫
燕乐_宫________商________角___清角______徵________羽___闰_______
由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清乐音阶和西洋音乐的自然大调音阶结构完全一样。雅乐音阶在清乐音阶的基础上,将清角(4)替换成了高半音的变徵(#4);燕乐在清乐的基础上,将变宫(7)替换成了低半音的闰(b7)。(经杨荫浏先生考证,在实际演奏中,变徵比#4略低,闰比b7略高。)
雅乐音阶的例子:民乐MIDI《望江南》
清乐音阶的例子:歌剧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燕乐音阶的例子: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五声调式、八十四宫调、清商三调
分别用“宫、商、角、徵、羽”(1、2、3、5、6)作主音,可以构成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调式。这些调式还大量的保存在今天的民乐当中。比如《解放区的天》就是宫调式,《春江花月夜》是商调式,《茉莉花》是徵调式,《望江南》就是羽调式。角调式的曲子很少见。宫调式和西洋大调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偏音的地位不同。在宫调式中,偏音只能作为辅助音或经过音;而在大调式中,所谓的“偏音”和“正音”地位一样重要。所以尽管他们的主音相同,却是不同的调式。羽调式和小调式的区别也在这里。理论上,偏音也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
对于西洋音乐体系,如果以C为1,并且以1为主音,那么就称为C大调。同样的,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如果以黄钟为宫音,并且宫音为主音。那么它的调式就是“黄钟宫”。如果以南吕为宫音,并且商音为主音,那么它的调式就是“南吕商”,依此类推。(中国古代有“之调式”、“为调式”两种调式系统。比如“南吕商”,就既可以理解为“南吕之商”(宫音是南吕),也可以理解作“南吕为商”(宫音是林钟)。据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考证,古代雅乐使用的是“为调式”系统,唐宋燕乐使用的“之调式”系统,这里采用“之调式”系统)
北朝人万宝常、郑译在龟兹乐律的影响下,创造了八十四调理论。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音乐有七音十二律。分别以七音的任何一个为主音,可成七调。将这七调在十二律上“旋相为宫”(即以十二律中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就可以得到7X12=84个调。一般的,我们把十二个宫调式称为“宫”,而其他的都称为“调”。并将它们统称为“宫调”。
由于我们有三种古音阶,而这三种音阶的偏音构成又是不同的。所以在理论上,由不同音阶构成的调式也不同。因此,八十四宫调之数,是针对音阶种类一定时而言。其实上述八十四宫调只是理论推演的结果。真正应用于中国古代乐曲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在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流行的调式是“清商三调”。称作平调、清调、瑟调。其实就是宫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它最早出现在汉代乐府的“相和歌”里,又称相和三调。东晋时,随着北方音乐融入南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