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听从自己的内心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04:17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3-17 03:20
怎么听从自己的内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17 04:38
这个只能自己感受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17 08:20
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大人物的忠告——“追随你内心的热情”,可似乎真正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我是否决定要去追随,而是,我内心的热情到底是什么?它在哪儿?我的内心里还有没有热情?
总是太习惯于使用头脑,以至于我们从未觉察到自己的习惯。
一个成年人今生要经历的最长的旅程,便是从头脑到心的距离。
当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曾读到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其中“心学”宗师王阳明与其弟子们的故事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无限遐想。王阳明本人的经历自然是个传奇,一生出征大小几百场战役从未败过,练字三天达到别人三年的练习水平,桃李遍天下……但令我内心沸腾的并不是这个天才本人的事迹,而是他的“心学”门下能人辈出,徒子徒孙们在当时的朝廷里大展抱负,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大明朝的运势。这些有考证的历史记载令我坚定地相信,这世上存在一门学问,能帮助一个人成为“人上人”。为了搞明白“心学”是什么,我查阅了大量跟王阳明和“心学”相关的资料,听了一些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家们的课程,可似乎只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的说法。我不相信那些听起来干巴巴的道理,什么“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字面解释,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变得智慧非凡呢。那时便想,这些写书的人讲课的人也不懂心学,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弄懂它。
再后来,听到了满大街流传的乔布斯的故事,据说他所做过的任何商业决策都被证明是对的,这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乔布斯跟王阳明的智慧有共同之处。起初,由于对宗教的误解,我并未去深究乔布斯这位佛教徒是如何把他的禅修功夫用于日常工作的。
那时我正在着迷于阅读大量心理学理论和心灵成长的书籍,并且靠着不错的自学本领,从书上学到了冥想和情绪释放法用于改善我糟糕的睡眠和身体免疫力。不料持续了几个月的冥想和释放,不只明显改善了我的身体状况,还让我变得非常敏感,常常发觉到自己的细微情绪和念头。再借助心理学这个工具,这些情绪和念头所传递的信息让我开始了解真实的自己。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活得有多么粗糙。
这种对自身的觉察力,便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常听得到内在的声音。若想要听到内心的指引,我们需要先练习对内心的感受力。
事实上,我们的内心一直在诉说,只是习惯使用头脑的我们忽略了它。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儿来说,在决定这顿饭吃什么之前,头脑会冒出来很多想法,比如昨天吃了面条今天去吃什么呢,或者想烦死了每次都不知道吃什么。下一次吃饭前,你试试感觉下自己的身体,再问问身体想吃什么,心会告诉答案。有时候到了饭点儿你根本不饿,可是头脑告诉你到了吃饭时间了就应该吃饭,那下一次,请你尊重你的身体,不想吃东西就不要吃。
买衣服的时候也一样。以前我在逛街的时候,看见漂亮的、性价比又高的衣服就禁不止想要拥有,可是每次买回来穿个几次甚至从未穿过就没有再想穿它的意愿了。当时的想要,仅是出于内在的匮乏,并非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太深的匮乏感往往会掩盖住身体和内心真实的感受。
如果你现在有空,去打开自己的衣柜,看看那里都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衣服么。如果不是,下一次在试穿要买的衣服时,请用身体去感受一下这件衣服的材质是否让自己舒适,看看镜子里穿这件衣服的人是否让你喜欢。
在工作时,头脑会说,我要不要接这个项目?我该不该跟他合作?晚上不去参加聚会的话同事会怎么看我?看似理性的头脑总是在告诉我们应不应该,心会说我想还是不想。所以追随内心的指引,就是去做那个让内心深处感觉舒服的决定。而在较大的决策中,我们常常会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团队里,坚持做真心认为对的决策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坚定追随内心指引的乔布斯们常常显得独断专行的原因。
生活中的种种选择造成的结果,如果让内心有不舒服的感觉,常常是来提醒我们当时的选择没有遵循内心的指引。
向内心寻求答案,就是王阳明和乔布斯战无不胜的秘密。
学会“用心”,就要改变自己“用脑”的习惯,这需要我们时刻觉察自己当下的反应,在每件大小事情里练习“追随内心的热情”。冥想静心会有助于提高内心的感受力。久而久之,你会越发了解自己发自内心喜爱的是哪些食物、衣服、环境、事业、人们……
总是太习惯于使用头脑,以至于我们从未觉察到自己的习惯。
一个成年人今生要经历的最长的旅程,便是从头脑到心的距离。
当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曾读到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其中“心学”宗师王阳明与其弟子们的故事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无限遐想。王阳明本人的经历自然是个传奇,一生出征大小几百场战役从未败过,练字三天达到别人三年的练习水平,桃李遍天下……但令我内心沸腾的并不是这个天才本人的事迹,而是他的“心学”门下能人辈出,徒子徒孙们在当时的朝廷里大展抱负,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大明朝的运势。这些有考证的历史记载令我坚定地相信,这世上存在一门学问,能帮助一个人成为“人上人”。为了搞明白“心学”是什么,我查阅了大量跟王阳明和“心学”相关的资料,听了一些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家们的课程,可似乎只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的说法。我不相信那些听起来干巴巴的道理,什么“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字面解释,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变得智慧非凡呢。那时便想,这些写书的人讲课的人也不懂心学,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弄懂它。
再后来,听到了满大街流传的乔布斯的故事,据说他所做过的任何商业决策都被证明是对的,这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乔布斯跟王阳明的智慧有共同之处。起初,由于对宗教的误解,我并未去深究乔布斯这位佛教徒是如何把他的禅修功夫用于日常工作的。
那时我正在着迷于阅读大量心理学理论和心灵成长的书籍,并且靠着不错的自学本领,从书上学到了冥想和情绪释放法用于改善我糟糕的睡眠和身体免疫力。不料持续了几个月的冥想和释放,不只明显改善了我的身体状况,还让我变得非常敏感,常常发觉到自己的细微情绪和念头。再借助心理学这个工具,这些情绪和念头所传递的信息让我开始了解真实的自己。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活得有多么粗糙。
这种对自身的觉察力,便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常听得到内在的声音。若想要听到内心的指引,我们需要先练习对内心的感受力。
事实上,我们的内心一直在诉说,只是习惯使用头脑的我们忽略了它。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儿来说,在决定这顿饭吃什么之前,头脑会冒出来很多想法,比如昨天吃了面条今天去吃什么呢,或者想烦死了每次都不知道吃什么。下一次吃饭前,你试试感觉下自己的身体,再问问身体想吃什么,心会告诉答案。有时候到了饭点儿你根本不饿,可是头脑告诉你到了吃饭时间了就应该吃饭,那下一次,请你尊重你的身体,不想吃东西就不要吃。
买衣服的时候也一样。以前我在逛街的时候,看见漂亮的、性价比又高的衣服就禁不止想要拥有,可是每次买回来穿个几次甚至从未穿过就没有再想穿它的意愿了。当时的想要,仅是出于内在的匮乏,并非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太深的匮乏感往往会掩盖住身体和内心真实的感受。
如果你现在有空,去打开自己的衣柜,看看那里都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衣服么。如果不是,下一次在试穿要买的衣服时,请用身体去感受一下这件衣服的材质是否让自己舒适,看看镜子里穿这件衣服的人是否让你喜欢。
在工作时,头脑会说,我要不要接这个项目?我该不该跟他合作?晚上不去参加聚会的话同事会怎么看我?看似理性的头脑总是在告诉我们应不应该,心会说我想还是不想。所以追随内心的指引,就是去做那个让内心深处感觉舒服的决定。而在较大的决策中,我们常常会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团队里,坚持做真心认为对的决策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坚定追随内心指引的乔布斯们常常显得独断专行的原因。
生活中的种种选择造成的结果,如果让内心有不舒服的感觉,常常是来提醒我们当时的选择没有遵循内心的指引。
向内心寻求答案,就是王阳明和乔布斯战无不胜的秘密。
学会“用心”,就要改变自己“用脑”的习惯,这需要我们时刻觉察自己当下的反应,在每件大小事情里练习“追随内心的热情”。冥想静心会有助于提高内心的感受力。久而久之,你会越发了解自己发自内心喜爱的是哪些食物、衣服、环境、事业、人们……
- 2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3-17 07:29
心随所动
- 3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17 06:56
最安静的时候才能分析
- 4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3-17 05:53
换种说法叫“任性”,这么说你可明白?追问那真的太任性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