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8 08:35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12-17 19:1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第一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第二段中,孟子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他的“仁政”内容,如果用今天的话来概括孟子的这一思想,该怎么说?(3)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批驳“人死罪岁”的谬论,请作简要分析。(4)此处节选部分共三个自然段,试从论证结构上简要分析这三段之间的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2-17 20:30
答案:略解析: (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气势,给人以一种食材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2)孟子从“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叙述了他的“仁政”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孟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养民”是指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属于物质文明范畴;而“教民”则是指加强教育,提高百姓的品德修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3)孟子针对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从而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这就从反面证明了自己主张的正确,并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 (4)第一段谈“养民”的根本措施,论述如何合理地发展生产,这是“王道之始”;第二段从谈“养民”的进一步措施进而论述教养百姓的方法,这是“王道之成”;最后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第一、二两段之间是层进关系,这两段又是从正面论证了王道的治国主张。第三段揭露统治者残民虐政的本质,并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从反面论证必须实行王道的治国主张。第一、二段同第三段又形成了正反对比的论证关系,从而有力地阐明了要使民加多,必须改行王道的道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12-17 21:39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