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9 21:40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1-09 02:3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是出自本文的两个词语,到今天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请分别说出它们现在使用时的意思,并试着各造一句。①望洋兴叹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贻笑大方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在拿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时,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写河伯前后的认识时,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各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一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句话,是我说的。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4)《秋水》是一篇寓言,作者以水为喻,引出了河伯和海神若的对话,为的是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本文开端先写了当时的环境。秋日,季节性洪水发了,大量洪水从支流汇入黄河,主河道的对岸、河中的沙洲之间,连牛马的形状都不能分辨清楚了。这是河伯“欣然自喜”的客观根据。B.本文在描写人物时,用词精确,形象突出。如“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C.本文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写了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两层之间,用“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相连,过渡自然流畅。D.河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用意,在于强调自己的博学多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19-04-27 02:41
答案:略解析: (1)①望洋兴叹:意思是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而感到无可奈何。造句示例:面对世界上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式,我们不应该望洋兴叹,而应奋发图强,努力赶上去。②贻笑大方:意思是让内行见笑。造句示例:参加会议前,他还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但一看与会者都是顶级的专家,且发言精深而具有前瞻性,便不敢妄语,以免贻笑大方。(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不见水端;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3)C (“闻道百”中“百”是虚指,泛指很多,不能直译为“一百”。)(4)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5)D (河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意在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19-03-12 17:15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