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22:38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4-03 17:46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安宁  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少年时光,16岁,读高一。  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我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皲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傲,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的同学都走了,才离开教室。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边的满面灰尘。  可是,张小凡却总是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是恨那个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又是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百米外的拐角处飞奔,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一样朴实的男人,说笑着什么。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好半天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车走出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父亲沉默片刻才轻声地说:“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出来拉活,他的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让女儿难为情吧。”  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明白了她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第二段写同学们对张小凡的“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这句话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文章在情节安排、人物描写方面分别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4-03 19:15
答案:解析:  1.第二段中,同学们对张小凡“骄傲”等的批评,是作者故意安排的“贬抑”笔墨,为下文写张小凡的坚强、好学、关爱父亲等优秀品质作了反面的铺垫。先“抑”后“扬”,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2.除了学习成绩外,二人相差的还有人格精神:张小凡,能坚强、坦然地面对困窘的现实,对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的父亲,表现出体贴和关心,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而“我”,则表现出更多的自私和虚荣。  3.情节安排方面,作者两次采用“巧合”法:一是“我”与张小凡一样在教室等同学走后才离开教室。二是在拐角处巧遇张小凡及其父亲。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对比法,将“我”与张小凡对待父亲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张小凡的优秀品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3 19:52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