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课外艺术活动为什么能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09:24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2-15 12:44
课外艺术活动为什么能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2-15 13:03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渴望让下一代得到更多、更专业的艺术熏陶。校园内的艺术教育资源有限,师资水平有限,自然要到校外寻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1-02-15 14:15
一、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开展各式的艺术活动,提高其人文素养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相对来说又有不同的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教学目的上,要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各式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1、开展完整的艺术活动 艺术能力形成于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和接受艺术大师和同学们的作品,从中得到启发和创新,在反思中学生会梳理自己对作品的感知,从而加深对自己情感的体验,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不足,形成进一步完善自己创作的冲动。 2、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性艺术活动,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都需要极丰富的想像力和自由创造。艺术课程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其生理及心理特点的影响,在对其进行艺术教育时,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型艺术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中在趣味的游戏中感知艺术,使每个学生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轻松、快乐、自由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完全进入一种审美的状态,使其感情得到真诚的流露。 如:在教授西班牙儿童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时,待学生熟悉歌词后,让学生按照歌曲中的节奏,边拍手边以儿歌的形式读出歌词。等学完这首歌曲后,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把歌曲中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出来,边游戏,边拍手,边模仿,边习唱,让每一个孩子都大胆参与,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同学们都兴奋起来,真正投入课堂中,还可以让小部分唱不好的同学同样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中。 二、 在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艺术能力 1、 挖掘渗透点,一科切入,兼及数科 把各科教材中的艺术教育因素进行梳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艺术欣赏水平进行排列,初步构建出各科艺术教育渗透序列,再兼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性学科,达到综合艺术教学。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欣赏优美的钢琴曲,用心感受,伴随着优美的曲子,学生会悦其耳,激其心,从而达到开发其智力的目的。 2、 找结合点,多科综合 为了实现和发展学生在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上的愿望和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结合本学期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选择、构思,开展以班为单位的音乐剧、书画展、工艺比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在这种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想像和创作,积极投身于艺术活动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发挥群体力量,对艺术作深入的探索。 三、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艺术课程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就其艺术门类上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其着眼点在于帮助学生在各种艺术心理能力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促进听觉、视觉、形体、言语这四大能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互为补充的完整艺术心理结构和综合艺术能力;从学科内容上分为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在学生掌握一些艺术技能的同时,要让他们全方位地接触艺术,熟悉艺术的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 四、在评价方式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艺术课程在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的同时,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从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艺术学习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方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评价时,更应关注对不同差异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变化,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这种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使生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促使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五、 在教学环境上,利用学校各种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学校要多方位,多渠道的通过实体、舆论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客观环境氛围,为学生艺术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网络系统,创造性的,富有特色地开展综合艺术教育。 1、 美化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环境的美观是由于天然的和人造的景物的和谐造成的,这种和谐唤起人们欢乐的情感。”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与学校中的一切息息想关,学校的园景培养着学生欣赏自然美与劳动美的情感。一个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的人不大可能随地扔纸屑、随地吐痰。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学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的娇美。所以要净化、绿化校园,栽花、种草、植树,使校园春有花,夏有树,秋有果,冬有青。使校园园林化,怡人化,艺术化,让学生时时受到美的熏陶。 2、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让学生在空气中感受音乐,利用课前、课余定期播放儿童歌曲,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充分利用校园内及教室内的报栏、壁报,张挂艺术家们的画像、佳作,开辟艺术长廊,展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每天一走进校园就感到自己走进艺术的天地;作为老师,要具有教学素质美,教学气质美,教学语言美和教学仪态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科学地、创造地利用各种方式渗透艺术教育,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人格,成为智慧的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