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幼儿问题如何解决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23:59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3-07 18:22
针对幼儿问题如何解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03-07 18:29
问题一:幼儿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的五大方法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 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教育反思: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余下全文>>问题二:如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不单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应包含幼儿自信心、自主精神的培养,其集中体现为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独立决策是指一个人不受他人影响,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培养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给幼儿相应的技能、技巧 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应的、与其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技能、技巧,是其进行独立决策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孩子初步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或在某一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他才有信心进行该方面的决策。如孩子学会了自己脱裤子、蹲下解便、提裤子等技能后,才会在有便意时,不依赖于成人,做出独立如厕的决定。 2.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除了让幼儿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之外,要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还应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不能所有事情包办代替,相反要给幼儿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决策;并对于幼儿独立做出的决策给予关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3.关注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应变的心理素质是对幼儿进行决策能力培养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适当交给幼儿一些任务,如做值日生、完成合作任务、购买物品等。同时,可以创造一些情境,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心理应变素质。此时,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解除幼儿心理和身体上的障碍,保护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独立决策能力的提高。 4.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 在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时,我们将家园一致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家长的不同年龄层次、与幼儿关系的亲疏等,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包办代替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听讲座、参观半日活动、举行辩论会等。 (2)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除开展常规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外(如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我们根据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家园共育活动。 建立个别幼儿长期联系卡。针对个别在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方面有较突出问题的幼儿,我们为其建立长期联系卡,以及时和家长沟通,指出问题所在,提供参考建议,利于家长在家对其实施积极的影响。 开展如远足等形式多样的大型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具体地学习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帮助家长制定并实施家庭教育计划。我们根据每月的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目标,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尽可能使家庭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保持一致,使家园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 (3)建立家园共育激励机制。问题三: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 应该怎么办 孩子的好奇心强,看到什么都要问一向,摸一摸,向大人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这是求知好学的表现,是他们学习知识,学习语言的途径之一。孩子想了解周围的一切,渴望从大人那里得到答案。做家长的切莫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有的大人对孩子寻根究底的提问感到厌烦,认为在捣乱,对孩子的提问,采取简单敷衍的态度,用“不知道”或“小孩子打听这干啥”,或者是大人不懂装懂,不负责任的回答,甚至训斥孩子。大人的这些不正确态度会使孩子从幼小就产生不追求真实学问,不乐于探索,甚至把求知认为是讨人嫌的事情,以后再碰到什么新鲜事物,也不敢提问,也不愿意思考,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
大人应鼓励孩子提问,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高兴、耐心的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回答,还要顺着孩子提出的问题,启发他自己去寻求答案。家长耐心正确地回答了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就可从中得到知识,发展语言。如果家长能够因势利导,启发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就更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而且还要向孩子多提问,以促使孩子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四:在幼儿园面对问题学生怎么办 如果这样,反而会给自己教育行为带来更大的麻烦。其次,注意沟通技巧,从共情出发找到双方的沟通点。根据家长的不同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和教育底线的基础上,曲线救国。其中特别需要避免的是,老师不要爱屋及乌,由于学生的不争气而先入为主对家长有成见,很多时候甚至把这种成见写在脸上。生活压力本来就大,一看到老师的这副表情,家长自然而然就会启动自我保护装置,为自己、为子女找理由反驳。这样一来,当然家校就很难走到一起。如果能先问候一番,再闲谈几句,尤其是谈谈家长的奋斗史等他们认为自豪的地方,使家长认为自己爱到了尊重,得到了重视,最起码就更会配合老师、学校的工作,教育学生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与家长联系时,尤其是电话联系时,不要报忧不报喜,不能只报成绩不报成长,只报学习不报生活。要问问自己与家长电话联系勤不勤?电话里都谈的是些什么事?如果只是“呼叫转移”,也即只有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打电话,家长会对老师的电话产生过敏,因为老师电话一来,就是麻烦来了。如果平时能多主动地打电话给家长,比如因为孩子周五身体不好,周末打电话问候一下等,如果家长会多问几句,谈谈优点。前面几次千万不要谈孩子的缺点,只谈生活,只谈成长,谈成绩只谈优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长逐步改变老师打电话就是孩子有问题,不致于对老师的电话产生过敏。几次下来,等到家长都忍不住了,有耐心了,再找个机会彻底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即使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致于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对立。第四、老师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孩子他应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事事依靠父母,只有出现了自己承担不了的,才可能寻求父母的庇佑。那么在平时,老师就要发挥自己教育的主动性,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去逐步改变他。因为父母教育观的问题,学生的认知出了一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在平时中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逐步使学生认同老师,再利用老师这层特殊的身份去纠正孩子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而影响父母,也未尝不是一条路。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对老师的耐心也是一种考验。问题五:针对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中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问题六: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的话题。其实,不管是什么群体,纠纷总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打斗和其他不友好行为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无论是争执、吵闹甚至打架,都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 有些纠纷其实很幼稚,比如: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幼儿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 为此,仅仅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纠纷,掌握处理纠纷的恰当方法。目前,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要么争夺、打斗,要么消极生气、退缩、哭泣,或只会告知大人,而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社会环境。 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放开束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我们不应简单地宣判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孩子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纠纷产生的原因,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年龄因素: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其认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认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与他人发生纠纷.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例如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两个小朋友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一个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另一个打他,另一个则一脸惊慌和无辜。 2.环境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班组织小朋友玩搭积木,小朋友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桥,还有的搭彩虹,玩的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边哭边跑来找老师,说:“老师,星星打我。”老师把星星叫过来,问他:“星星,为什么打小朋友?”星星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这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朋友的内心,都是一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燥好斗;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热心大方过头等。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举一个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牛牛和宝宝为抢一把水枪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宝宝挨打、牛牛挨咬结束争执。事后牛牛悄悄告诉我“妈妈让我不跟宝宝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这件事中,牛牛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从而产生要让自己的孩子采用暴力的方法来对付纠纷的想法,其实这是最不应该的想法。而同样宝宝妈妈如果也采用让孩子以后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应该的。但往往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想法。 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纠纷呢?正因为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幼......余下全文>>
大人应鼓励孩子提问,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高兴、耐心的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回答,还要顺着孩子提出的问题,启发他自己去寻求答案。家长耐心正确地回答了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就可从中得到知识,发展语言。如果家长能够因势利导,启发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就更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而且还要向孩子多提问,以促使孩子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四:在幼儿园面对问题学生怎么办 如果这样,反而会给自己教育行为带来更大的麻烦。其次,注意沟通技巧,从共情出发找到双方的沟通点。根据家长的不同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和教育底线的基础上,曲线救国。其中特别需要避免的是,老师不要爱屋及乌,由于学生的不争气而先入为主对家长有成见,很多时候甚至把这种成见写在脸上。生活压力本来就大,一看到老师的这副表情,家长自然而然就会启动自我保护装置,为自己、为子女找理由反驳。这样一来,当然家校就很难走到一起。如果能先问候一番,再闲谈几句,尤其是谈谈家长的奋斗史等他们认为自豪的地方,使家长认为自己爱到了尊重,得到了重视,最起码就更会配合老师、学校的工作,教育学生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与家长联系时,尤其是电话联系时,不要报忧不报喜,不能只报成绩不报成长,只报学习不报生活。要问问自己与家长电话联系勤不勤?电话里都谈的是些什么事?如果只是“呼叫转移”,也即只有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打电话,家长会对老师的电话产生过敏,因为老师电话一来,就是麻烦来了。如果平时能多主动地打电话给家长,比如因为孩子周五身体不好,周末打电话问候一下等,如果家长会多问几句,谈谈优点。前面几次千万不要谈孩子的缺点,只谈生活,只谈成长,谈成绩只谈优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长逐步改变老师打电话就是孩子有问题,不致于对老师的电话产生过敏。几次下来,等到家长都忍不住了,有耐心了,再找个机会彻底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即使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致于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对立。第四、老师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孩子他应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事事依靠父母,只有出现了自己承担不了的,才可能寻求父母的庇佑。那么在平时,老师就要发挥自己教育的主动性,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去逐步改变他。因为父母教育观的问题,学生的认知出了一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在平时中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逐步使学生认同老师,再利用老师这层特殊的身份去纠正孩子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而影响父母,也未尝不是一条路。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对老师的耐心也是一种考验。问题五:针对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中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问题六: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的话题。其实,不管是什么群体,纠纷总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打斗和其他不友好行为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无论是争执、吵闹甚至打架,都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 有些纠纷其实很幼稚,比如: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幼儿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 为此,仅仅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纠纷,掌握处理纠纷的恰当方法。目前,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要么争夺、打斗,要么消极生气、退缩、哭泣,或只会告知大人,而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社会环境。 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放开束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我们不应简单地宣判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孩子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纠纷产生的原因,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年龄因素: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其认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认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与他人发生纠纷.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例如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两个小朋友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一个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另一个打他,另一个则一脸惊慌和无辜。 2.环境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班组织小朋友玩搭积木,小朋友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桥,还有的搭彩虹,玩的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边哭边跑来找老师,说:“老师,星星打我。”老师把星星叫过来,问他:“星星,为什么打小朋友?”星星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这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朋友的内心,都是一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燥好斗;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热心大方过头等。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举一个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牛牛和宝宝为抢一把水枪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宝宝挨打、牛牛挨咬结束争执。事后牛牛悄悄告诉我“妈妈让我不跟宝宝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这件事中,牛牛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从而产生要让自己的孩子采用暴力的方法来对付纠纷的想法,其实这是最不应该的想法。而同样宝宝妈妈如果也采用让孩子以后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应该的。但往往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想法。 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纠纷呢?正因为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幼......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