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尝试写古风小说,看哪些书或者有什么方法能锻炼自己的文笔?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2 08:47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12-01 17:04
想尝试写古风小说,看哪些书或者有什么方法能锻炼自己的文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12-01 17:36
文笔不论好坏,傻白照样有大批受众,纯文言也不见得就曲高和寡。照我理解,题主是希望能锻炼出一种符合古风小说质感的文笔,因此这个回答也针对所谓的“古风小说应有的文字质感”说起。
古风小说其实是个很大的门类,包括但不限于言情、奇幻、武侠和战争等小说类型,“古风”二字实际上只将角色所处时空限制在了近代以前。要做到使读者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某个具体的时代而并非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写作者本人在相关知识上的素养。
我举两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1.“九格格不愧是我朝美女中的翘楚,连吃饭的样子都这么萌。”清儿露出张痴汉脸来,说。
2.“紫烟格格无愧为大清第一美人,纵是膳间,顾盼生姿也竟能叫人看痴了去。”清儿双颊微红,抿唇一笑,道。
这两句话出自同一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所呈现出的质感不同。平心而论,单从文笔上来看,第二句高出第一句的不是一点半点;可单从历史知识上来说,第一句完胜。
“格格”一词在清皇太极称帝之后,主要是作为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来使用,皇帝的女儿多称“公主”;而某人被称为“格格”,按辈分从大格格到一百四十八格格都是可以的,如果前面冠字,如和硕格格、多罗格格等,也是可以的。但紫烟格格这种用法绝不会被允许。为什么?
和硕、多罗,实际上是封号;紫烟是某人之名。相对应的,假设这个吃个饭都萌萌哒的紫烟是个公主,也不能叫“紫烟公主”。
犯了这种错误是会被人笑话的。
称谓、官职、地名等细节的正确使用将大大提高你文笔的质感,在这方面,根据所涉及朝代的不同,可以选取相应的资料自己进行知识补充。如果不巧,写的是架空古风,或是写作者不愿意或无法对细节进行考证,那倒也不要紧。古风质感由量而质的提升,一个靠氛围,一个靠文笔。氛围还允许我待会儿再说,文笔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我还是用上面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句一和例句二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朝美女中的翘楚”对“大清第一美人”,“吃饭”对“膳”,“样子……萌”对“顾盼生姿”,“痴汉脸”对“双颊微红,抿唇一笑”。在字面意思上,这四组词或短语的区别是不大的,并且例句当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与现代汉语用语相符合,也就是说,这些词我们现在都还是在用的。关键问题在于,哪些词是古人不会用的呢?
想写出例句二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注意用词规范。两个相同的词,一个看上去文雅些,一个粗鄙些,则选前者;两种相同的句式,一种只有网络上用,一种网络和正规媒体都用,则选后者。
其二是恰当地使用词句。有的古风小说写作者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则喜欢使用生僻词。这些掉书袋的行为是否合适,这里暂不讨论;我不得不说这是提高古风质感的可行方案之一。如果题主本身的汉语素养不是那么地强悍,换句话说,是普通人的水平,我建议还是少这么做。读者会把这部分文字跳过去的:而既然你写这些也得查资料,不写这些也得查资料,不如将时间花在更应当的事情上,如多读、多写、多改。
最后一点,还是要落实到小说作者的基本功上来。所谓基本功,无外乎落到实处,对内要勤加练习、对笔下文字和剧情敢于大胆取舍;对外要大量读书,批判性地阅读一切你认为对写作有帮助的书籍。这些话浮于理论,要确实地理解如何下手去做是比较困难的。具体可以怎么办呢?我可以给出一个方向供题主参考:
如写打斗、特别是战场斗争戏,推荐金庸的“射雕三部曲”;
如写某人服饰、外貌,推荐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各类诗词歌赋;
如写无历史参考的政绩政斗,推荐《古文观止》和诸位名帝名臣的个人传记。
以上提及的内容,不一定要全篇通读。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而为之,收获也必定不浅。
假设已经有了具体的设定,小说剧情发生在某一特定朝代,多读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书籍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不一定要看学术专著,演义类的、侃大山类的相对轻松的读物,目前也有不少。当这一步做完,“氛围”就已经搞定了:此时你对即将下笔的事物已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即可避免之余,整体上的完成度也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多读,多写,多改。长此以往,我相信题主的文笔一定会取得质的飞跃。
祝你写出好的的古风小说。
古风小说其实是个很大的门类,包括但不限于言情、奇幻、武侠和战争等小说类型,“古风”二字实际上只将角色所处时空限制在了近代以前。要做到使读者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某个具体的时代而并非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写作者本人在相关知识上的素养。
我举两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1.“九格格不愧是我朝美女中的翘楚,连吃饭的样子都这么萌。”清儿露出张痴汉脸来,说。
2.“紫烟格格无愧为大清第一美人,纵是膳间,顾盼生姿也竟能叫人看痴了去。”清儿双颊微红,抿唇一笑,道。
这两句话出自同一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所呈现出的质感不同。平心而论,单从文笔上来看,第二句高出第一句的不是一点半点;可单从历史知识上来说,第一句完胜。
“格格”一词在清皇太极称帝之后,主要是作为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来使用,皇帝的女儿多称“公主”;而某人被称为“格格”,按辈分从大格格到一百四十八格格都是可以的,如果前面冠字,如和硕格格、多罗格格等,也是可以的。但紫烟格格这种用法绝不会被允许。为什么?
和硕、多罗,实际上是封号;紫烟是某人之名。相对应的,假设这个吃个饭都萌萌哒的紫烟是个公主,也不能叫“紫烟公主”。
犯了这种错误是会被人笑话的。
称谓、官职、地名等细节的正确使用将大大提高你文笔的质感,在这方面,根据所涉及朝代的不同,可以选取相应的资料自己进行知识补充。如果不巧,写的是架空古风,或是写作者不愿意或无法对细节进行考证,那倒也不要紧。古风质感由量而质的提升,一个靠氛围,一个靠文笔。氛围还允许我待会儿再说,文笔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我还是用上面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句一和例句二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朝美女中的翘楚”对“大清第一美人”,“吃饭”对“膳”,“样子……萌”对“顾盼生姿”,“痴汉脸”对“双颊微红,抿唇一笑”。在字面意思上,这四组词或短语的区别是不大的,并且例句当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与现代汉语用语相符合,也就是说,这些词我们现在都还是在用的。关键问题在于,哪些词是古人不会用的呢?
想写出例句二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注意用词规范。两个相同的词,一个看上去文雅些,一个粗鄙些,则选前者;两种相同的句式,一种只有网络上用,一种网络和正规媒体都用,则选后者。
其二是恰当地使用词句。有的古风小说写作者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则喜欢使用生僻词。这些掉书袋的行为是否合适,这里暂不讨论;我不得不说这是提高古风质感的可行方案之一。如果题主本身的汉语素养不是那么地强悍,换句话说,是普通人的水平,我建议还是少这么做。读者会把这部分文字跳过去的:而既然你写这些也得查资料,不写这些也得查资料,不如将时间花在更应当的事情上,如多读、多写、多改。
最后一点,还是要落实到小说作者的基本功上来。所谓基本功,无外乎落到实处,对内要勤加练习、对笔下文字和剧情敢于大胆取舍;对外要大量读书,批判性地阅读一切你认为对写作有帮助的书籍。这些话浮于理论,要确实地理解如何下手去做是比较困难的。具体可以怎么办呢?我可以给出一个方向供题主参考:
如写打斗、特别是战场斗争戏,推荐金庸的“射雕三部曲”;
如写某人服饰、外貌,推荐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各类诗词歌赋;
如写无历史参考的政绩政斗,推荐《古文观止》和诸位名帝名臣的个人传记。
以上提及的内容,不一定要全篇通读。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而为之,收获也必定不浅。
假设已经有了具体的设定,小说剧情发生在某一特定朝代,多读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书籍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不一定要看学术专著,演义类的、侃大山类的相对轻松的读物,目前也有不少。当这一步做完,“氛围”就已经搞定了:此时你对即将下笔的事物已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即可避免之余,整体上的完成度也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多读,多写,多改。长此以往,我相信题主的文笔一定会取得质的飞跃。
祝你写出好的的古风小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12-01 19:11
你说的是文笔古风的小说吧
飘逸一点的,可以看《仙路烟尘》,凝实一点的可看《大道争锋》后期
然后结合你要写的题材进行创作就好了
其实不管你创作什么题材的,看三本书基本上就够了《红楼梦》《西游记》《蜀山剑侠传》
飘逸一点的,可以看《仙路烟尘》,凝实一点的可看《大道争锋》后期
然后结合你要写的题材进行创作就好了
其实不管你创作什么题材的,看三本书基本上就够了《红楼梦》《西游记》《蜀山剑侠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