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还能 "造" 出第二个 钱学森·大师 吗?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1 08:35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4-30 15:05

2005年,钱学森先生曾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首先,对中国的现状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说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现实没有发展到建国是所设想的比较理想的社会主义阶段,在经济上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GDP持续增长,其实不同的领域和地区很不协调而呈现着巨大的差距。我们的科技、国防、国际形象和地位等各方面虽然在建国六十年来也都颇有进展,但仍未达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所应达到的境界。

其次,“没发展起来”的原因自然很多,但起着培养人作用的教育肯定难辞其咎,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之中,大学既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同时也是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还有科学院、各类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研发部门),因此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发展。遗憾得是,我们的大学教育虽然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并跟完西方跟苏联、跟完了苏联再学西方,如是几经变迁,却始终没有找准定位和适合自己的大学教育之路。长期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思想理念,还是具体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方式,都以跟踪和模仿为荣,却始终不愿意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做好自己规划。大学的科研急功近利,常醉心于短期见效的研究;忽视对自主创新的培育和支持,更缺乏对新思想的宽容和理解,因此使得创新之路变得漫长而艰难。“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在目前的中国大学中很难成为主流的、被鼓励与提倡的对象,所以变得很稀少,久而久之就被认为已经“没有”了,这是当代中国大学的悲哀,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隐忧。

最后,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拔尖人才”?是因为最近几十年里,我们的“拔尖”“人才”通常是“拔”出来的,更准确说是“选拔”得来的,甚至是以“拔苗助长”的方式脱颖而出的。在这种人才认定模式下,选拔者(相马的伯乐)的眼力是关键,可惜现实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拔者(通常是领导或已成功的学者)未必一定看得准人,更别说有些有本事的人根本不入其法眼了。我觉得钱先生这个“冒”字用得最好,实际的人才应该是最终凭借真本事被人广为认可的,他们应当是公平竞争的胜出者,而不应该是少数几个领导或者专家通过“评选”认定的。所以应该尽量给大家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通过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让有本事的人自己基于自己个人的努力做出创新工作并自动冒出来成为“拔尖人才”,而非靠着像行政任命一样的方式命名为“领军人物”然后引领“团队”去创新(这样虽可以得到很多成果,但很难得到原初创新的成果)。

...中国· 到底 还能不能 "造" 出第二个 钱学森·大师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4-30 16:40
不能 :
中国·的教育 体制,缺乏 开放.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灵魂.!!
"钱学森,是在 美国的 教育体制下 成才的.."说得对, 设想下 新中国60年来,在中国教育体制下 出了几个 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才-答案:是一个都没有.
而中国很多 杰出的 人才 都是 在国外 成才毕业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 ,思想不够开放--老师,说的话 永远是对的,而 学生永远是 听者.服从者..对 错,永远在老师说的这方!!
这样的 教育模式.显然是 教不出 有思想上创新的 人才,-因为 在读书 时"创新思想"就已经 被老师 "封杀"了

这样的教育体制,能 教育 出 具有创新杰出 的人才吗?
要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 为了孩子出国留学 ,也宁愿花上 大量金钱 供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30 21:16
中国有很多人才的,只是算得上顶尖的,杰出的太少。和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这个不改,恐怕出不来第二个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4-30 21:07

本身就很难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更难

也许那些称不上大师的人中确有真正的“大师”

  • 3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4-30 19:36
一切都会发生,这不是中国人能决定的
  • 4楼网友:狂恋
  • 2021-04-30 19:15

这是一个扯淡的问题!

钱学森只有一个!

默哀!

  • 5楼网友:大漠
  • 2021-04-30 18:15
不能 但有比钱学森更杰出的人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