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竖心旁,一个敦的左边,这个字,谁帮我打一下?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16:46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2-25 19:24
竖心旁,一个敦的左边,这个字,谁帮我打一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2-25 20:32

  一、 dūn
  【释义】①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
  ②勉力,勉强
  ③姓。
  敦姓的起源
  1、传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孙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东),其后人以其封地为氏,是为敦氏。
  2、春秋时,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史敦的后人以其字为氏,是为敦氏。
  3、南北朝时,北魏南迁,代北少数民族敦邱氏,后改为敦氏。
  敦氏始祖为史敦。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敦我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山西等地。
  敦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 宋《姓苑》。其姓源主要有二:1、源自姬姓。据《陈留风俗传》记载,姬姓之后裔有敦姓。2、源自史敦之后。据《姓氏急就篇注》记载,春秋时秦国史敦之后裔有敦姓。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欢迎前来祭拜!
  二、duì
  ①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图为战国敦。
  ②通“憝”,憎恨。
  例:《荀子·议兵》:“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
  三、tún
  通“屯”,屯驻。
  例: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
  四、duī
  ①治理。《诗经·鲁颂》:“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玄笺:“敦,治;…”
  ②孤独之貌。见于《诗经·豳风·东山》。
  ③迫,逼迫。见于《诗经·邶风·北门》。
  五、tuán
  ①聚拢。见于《诗经·大雅·行苇》。
  ②圆形。亦见于《诗经·豳风·东山》。
  六、diāo
  通“雕”。亦见于《诗经·大雅·行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26 01:11

dun
  • 2楼网友:毛毛
  • 2021-02-25 23:47
你说的是五笔打字法的代码吧,“敦”字的五笔代码是:NYBG
  • 3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2-25 22:30

夏候敦的敦
好像是念顿
  • 4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2-25 22:04
敦 通敦 发DUN一声音
是个繁体字,在百度里打不出来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